119 【四品京堂衔】[第3页/共3页]
永山一听,明白过来,天子是要把杨格和湘军捏在一起了。
永山为太后老佛爷不喜,宫中诸人都不敢靠近与他,又那里晓得这些?一时候心乱如麻,不知作答为好。
光绪没有如翁同和、永山设想中那般狂喜,而是极沉着的负手于后,转来转去兜了几圈,才俄然立定,切齿道:“方才有人在朝议上说要遣使和谈,都是谁?查出来,定通敌卖国之罪,杀!”
是哦,在湘军尚未赶到辽东投入作战之前,在辽东诸军中,武毅军是独一精锐,是中坚。若此时抽调回直,恐怕不止是武毅军叛变的题目,而有全线崩散之虞。此事,本身是否太操切了呢?
永山这番暗自嘀咕,还真把或人的心机给说中了!
调回包含武毅军的芦榆防军固然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对付湘军夺权的“釜底抽薪”计,却也正合光绪之意。他太需求一支虔诚于本身的军队了!放眼天下诸军,不是把握在处所督抚手中,就是不堪利用的京营八旗,在外的练军多数把握在忠心太后的满族权贵手中,乃至连身边的蓝翎侍卫也多有太后的人。唯有杨格的武毅军,乃当今大清国独一能战之师,还与永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最有能够收心于天子,成为一支颇具震慑力、声镇静权的力量!
光绪正在气头上,没管永山还跪着,就道:“你说,杨格为何方命请辞,武毅军为何叛变?”
“永山,永山,在那里?给朕滚出来!”
“主子叩见皇上。”门外,帝师翁同和施礼出声。
班房内,被老佛爷制止入内三殿的永山听出天子的声音,仓猝起家迎上,却已经来不及,当天子一脚踏入班房以内时,只能当即跪伏在地,山呼万岁。
如此简朴一席话,却点醒了肝火渐熄的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