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东山再起[第1页/共10页]
世人又在山洞中等了半个钟点,崔大胯子站起来一挥手,说道:“解缆!”当下除了老四留下顾问受伤的老三,其他七个兄弟跟从崔二胯子兄弟二人,鱼贯出了山谷。此时半夜刚过,天上乌云密布,看来今晚确是要下暴雨。大伙儿脚步轻巧、屏住呼吸,紧跟在崔二胯子身后,大步流星向陈官屯奔去。天眼第一卷天眼第十二章东山复兴">发蒙
空位约莫十几个打谷场大小,四周长满了野果树,世人往前走时,路边不时的有野兔、山鸡从树丛里窜出,见到来人,也只是怔怔看着,并不知遁藏。看来此处人迹罕至,鸟兽都不怕人。
民国二十二年,恰是仲夏时节,东北长白山密林中,缓缓走着一队人马。为首是个四十岁不到的中年男人,身着粗布短衫,沾满血渍,几近将衣服染成红褐色。摆布腰间各别一把二十响匣子炮,一脸稠密的长须,几近遮的看不见嘴,模糊在髯毛当中,能够瞥见他嘴角傲然地撇着,一双鹰目充满血丝,但还是咄咄逼人,固然面显疲态,也粉饰不住一股英姿飒爽之气。
崔大胯子打断老三:“三弟,不成,这不惯坏了这孩子?振阳这孩子还小,如何能跟众位兄弟的英名比拟?”
繁忙一日,到了傍晚时分,崔二胯子一行四人也回到盗窟,带返来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一应平常糊口必备之物。世人仓促吃过晚餐,围坐在山洞当中,听崔二胯子报告一日来下山的经历。本来今早三人一下山,见鬼子兵已经撤离。下山后向东南边向走了二十多里地,到了一个小镇子,名叫陈官屯,三人到得乡村当中,采购了柴米油盐之物,趁便又向老乡探听了一下本地环境,这个镇子不大,只要几十户人家,有鬼子的一个炮楼,五六个鬼子兵再加十来个伪军扼守。从乡村向东再走上十来里地,过了一条大河,再走几里地有一处大镇子,名叫陈家集,是长幼三乡赶集之处,甚是热烈,集上有几百家住户,鬼子盖了两个炮楼,派了一小队十几个鬼子兵,几十号伪军扼守,甚是周到。
红绳放在一旁,每抠出一根人参须子,都谨慎翼翼用红线捆住。红绳用完,回身向老四要,老四再次解下裤带,一手拎着裤子,一手拎着裤带,神情严峻在一旁守着。
崔二胯子伸手指了指前面,说道:“就在泉水前面,不过你们站在此处,就算瞪瞎了眼睛也看不出来,当年俺游到近前都未看出,要不如何说是我们兄弟的大造化呢,走,俺带路!”说罢,崔二胯子一马抢先,绕到潭水右边。潭水在山壁边上并不算深,只没及小腿,崔二胯子带着世人淌水而过,绕到了飞泉前面。
兄弟二人晓得一场血战不免,但也晓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事理,因而一方面主动备战,另一方面派老四发掘隧道,筹办突围。老四钻地鼠姚亮,盗墓出身,最善于打洞,当下带领二十几个兄弟,连夜挖洞。第二日凌晨,日伪军大肆攻山,苦战三日,老四的隧道才堪堪挖到包抄圈外,这还是可巧挖到了一个现成的山缝,不然老四再本事,也不成能在三日内挖出一个上千米的隧道来。
世人都闭了嘴,只见崔大胯子点上一袋烟,冷静抽了几口,说道:“弟兄们,我方才和老二合计过了,我们就在此处埋没下来,等候机会,东山复兴。”世人点了点头。崔大胯子沉默了半晌,持续道:“至于今后的安排,老三,你有甚么主张?”
本来这飞泉之下别有洞天,全部山壁乃是由两块庞大的山石相倚而成,最上面留有一处宽约三尺、一人来高的裂缝,裂缝火线,也就是在飞泉以后,一块巨石挡住了山缝入口,巨石与山壁色彩一体,远了望去几近是连在了一处,再加上蔓藤挡住了巨石与山壁之间的入口,极难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