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归乡之路[第2页/共11页]
鬼啸林里是一片矗立入云的巨树,高的有十余丈,矮的也有五六丈,地上的落叶积得厚厚的,也不知有多少年了,而树叶也长得富强已极,风吹过,满树叶子被吹得一阵阵响,真有如鬼哭。现在恰是明白日,阳光却只要从树叶的裂缝间偶尔漏下一些,内里还是一派阴沉。
“你陪楚将军去来仪馆安息吧,我另有事与周都督商讨。”
好一个声东击西的疑兵之计啊。即便是曾望谷正在对敌,我仍对这个还未曾见过的敌手起了三分赞叹。他定是对西府军知之甚详,西府军押送贡品,兵器带得很多,但盾和弓箭这一类东西,因为带着太重,一用耗损也太多,带来的并未几。他用箭来主攻,正击中我们的关键。并且他以疑兵调走了一半人马,现在留下的人和我们人数相差不远。这一轮箭比刚才射来的更急,看来,曾望谷是把主力放在路右边,直到现在才策动。
这是监督我们吧?我也没有多说甚么。有他带路也好,归正我们也不是甚么细作,有甚么要瞒人的。我道:“好吧。”
陶守分的声音很清脆,但人却不太高,面白不必,也象个士人。从他模样来看,仿佛该是个刻薄的人,不过也一定。沈西平的模样也很清雅,看到沈西平的人绝想不到他会是个好杀的人,陶守分约略有些沈西平的模样,我也不知他是不是也和沈西平类似。
他眯起眼打量了我一下,道:“楚将军远来辛苦,请去安息吧。你是要回帝都么?”
长风吹来,涛声一阵接着一阵,模糊似有千军万马,又似哭泣之声。 陶守分没有食言,第二天我们一起来,唐开已在门外等待。我刚走出去,他向我拱拱手道:“楚将军,周陶两位都督已为诸位将武备好车马,由我护送将军入帝都。”
周诺仿佛要说些甚么,陶守分道:“唐开。”
在符敦城里走了一圈,已是傍晚。城中固然到处疮痍,但也显现出一派欣欣茂发。符敦城一贯易守难攻,城中又粮草充沛,若无内哄,城中一贯安宁,以是天水省固然僻处一隅,人丁倒是十九行省中最多的。现在兵祸已息,城中固然人丁大减,仍不失繁华,到处都有做买卖的人。听梁德说,现在府敦城又有了五十万人丁了。西府军总营本来在天水省北部,迁入城中后,驻地的住民有很多也跟了过来。看模样用不了二十年,符敦城又会答复百万人丁的洋洋大观。
这时吴万龄走了过来,他手绰长枪,还是不敢怠慢,眼盯着两边,一到我跟前,他便道:“统领,这些人走时,声气一点稳定,我怕此中有诈!”
这一晚车队歇在一个山坳里,第二天一大早重又解缆。天水省一带山岭崎岖,大江在群山中蜿蜒穿折,奔腾向东。乙支省和天水省相邻,过大江向北再走一百余里,翻过一带山脉便是乙支省境。乙支省远没有天水省繁华,人丁极盛时,全省也不过两百万,颠末兵乱,只怕更少了。
安排好住房后,我听着薛文亦如数家珍地说着鲁晰子的事迹,不由有点唏嘘。鲁晰子终究去官,大抵也是对宦海绝望了吧。当时的帝君另有从善如流之名,但如果不是一场大风,鲁晰子也要不明不白地抱屈死于监狱。看破了朝中的结党营私,鲁晰子就此跳出是非,倒也不失为上策。
薛文亦道:“鲁公遗址,如吉光片羽,良可贵重。你看他凿出的三个字,每一凿都符合木纹肌理,毫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