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邙山遇故[第3页/共3页]
高熲点点头,“我恰是去拜祭你祖父,时候已不早,我们走吧!”
杨元庆点点头又问他:“比来扫墓人多吗?”。
但有些话杨元庆不能明说,他只能含蓄地提示高颎,“高相既已年老,不如告老回籍,保养天年,不要再留在朝中了。”
因为邙山风水极佳,自古便有‘生在苏杭,死葬邙山’之说,加上它靠近古都洛阳,是以邙山又是帝王抱负中的埋骨处所,‘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杨元庆将三炷香供奉在祖父墓前,他跪倒在地,眼含热泪,向祖父之墓重重磕了三个头,哀思难抑,祖父临终时他未能守在身边,成了他毕生之遗憾.
杨大郎在九名铁影卫中年纪最大,年约三十岁,做事非常慎重,这块坟场就是他伴随老仆人杨素前来选定,对这一带非常熟谙。
杨元庆见四周无人,便低声道:“自古伴君如伴虎,虎有噬民气,三年方动手,我只劝高相一件事,如果长宁王有难,高相要立即辞职,不然高相之命难保。”
这里林木森森,苍翠如云,登阜了望,伊! 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顾‘邙山晚眺’又成为洛阳八景之一。
同时这里也是玄门圣地,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旅游者络绎不断,厥后墨客张籍曾诗云:“人居朝市未浇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从宇文府出来,时候还是上午,明天是祭扫祖父的rì子,杨元庆便回堆栈去找了他的侍从,世人一同出城向邙山而去。
世人纷繁清算东西,翻身上马,伴跟着高颎的马车,一同向杨素之墓而去。
“如何会呢?”杨元庆惊奇地问。
明天他也是来给杨素祭墓,恰好遇见了杨元庆,令高熲表情非常欢畅,杨素身后,高颎对杨家已经不太体贴了,他独一念念不忘的,就是杨元庆这个从小就给他留下深切印象的小神童,几个月前他去拜访裴矩,提到杨元庆,裴矩也是赞不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