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回[第1页/共3页]
四太太嘟囔道:“你只说叫我立起来,可这女人出嫁从夫,老爷又是那么本性子,只一心偏袒小妾庶子,从不给我半分面子,可又要我凭甚么去立得起来?远的不说,只说面前这事,老爷定要把那两个孩子记到我名下,我又该如何对于?”
宜芝想了一想,点头道:“还请母亲恕罪,我是不会去跟祖母说的。”
宜芝听了笑道:“母亲放心,便是老爷想如许做,族长伯公却最是个谨慎的,他必不会由着老爷胡来的。这不是另有两三日的工夫吗,待我再想想还能有甚么别的体例。”一面又好言安慰了她阿姨半日,方才归去。
四太太僵在那边,足足呆愣了半日,方才想明白四老爷说的那些话是个甚么意义,顿时就开端失声痛哭起来。她房里的丫环们早见惯了她三不五时的就淌眼抹泪,只当是四老爷又给了她气受,早不当一回事儿了。厥后见她饭也不吃,还是不住的哭,比起昔日的哭法又短长很多,这才有些慌了,忙差了一个小丫头悄悄的往煦晖堂去请大蜜斯宜芝过来。
“以此为鉴,是以当时候的家谱订正是极严格的,自北秦今后,渐许各家自行修录,因而如这等点窜记名之事也便常见,只要得了嫡母的同意,偶然便连官府晓得了也不会究查的。但多数只是将女儿记到嫡母名下,一则既无涉家属宗支世系传承,二则记名为嫡女也是为了今后能说得一门好婚事,于家属中也有些助益。只是这记庶子为嫡子者,倒极是罕见的。”
待看清宜芝神采,不由搁下笔起家问道:“姐姐但是有甚么烦难之事,怎得眼中尽是笑容?”
宜芝一听就晓得这必是柳姨娘眼气身为嫡女可得的公中那一万两银子嫁奁,且身份面子高贵了,不管是将来讲亲还是袭爵都有很多便宜之处,倒也不是就看上了四太太那么点子嫁奁。便问她继母道:“那母亲的意义呢,是答允还是不答允?”
宜芝又想了一回,道:“不管如何说,老爷既要办成这件事,或是要母亲在族长前亲口答允把那兄妹俩记到名下,或是得写一纸文书申明此事。不管哪一种,母亲都不睬他,看他还要如何再包办下去?”
“当日我爹爹还说,西秦时的家谱族谱之类只能官修,不得私家修记,想来也是为了防人肆意在家谱上点窜编篡。毕竟家谱系关血脉代系传承,如果记错了,但是混合宗族血脉的大事。如衍圣公一族,传至第四十一代时曾就有门下家仆害死家主,偷改家谱篡位袭爵,且对正同一系子嗣大加残害,幸而活下来了一个季子,今后长大成人,上书天子这才拨乱归正。”
宜芝拿了帕子替她擦泪道:“昔日凡是母亲有所需,我都是一一的应了,从没不顾着母亲的,只是母亲还能靠着我多久?我最多再在这府里呆上一年,终是要离了这里的,当时母亲再有了事又找谁来相商倚靠。便是求老太太替母亲做主,老太太年龄已高,也不能替母亲做一辈子的主,母亲是老爷明媒正娶,三书六礼娶进门的正室夫人,凡事总得本身立起来才是!”
“那,如果他们也不睬会我,自管把他二人的名字在族谱上改到我名下呢?”四太太仍有些不大放心。
“我天然是不答允了!他兄妹俩自小又没有养在我身边,奉养我如母,虽只是个庶出,就仗着他们生母得宠,向来不把我放在眼睛里,除了每日晨起存候是再不到我这正房来的,便是这晨昏定省也经常找了个借口不肯过来。我略说上两句,老爷便冲我吹胡子瞪眼标发脾气,如果再把他两个变成嫡子,这院子里可另有我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