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回[第1页/共3页]
乃至他还另得了个正六品的太仆寺寺丞之职?这到底是如何一回事???
郭嬷嬷也笑道走上前道:“给太太存候,不知太太可还记得老奴我是哪个?”
太夫性命宜芝和采薇送两位夫人到二门前,瞅着她们都去得远了,才问她二女儿道:“我记得这位刘夫人,小时虽和你好,可嫁人以后仿佛也并不常来跟你走动,怎的这回端阳节无缘无端的就跑了来,但是有甚么事不成?
到底还是五老爷宦海上呆的久了,极懂些面子工夫,当下还是满面笑容的去给他二弟道贺,祝他袭了这爵位。
二姑太太赵明香笑道:“我看呀,只怕人家今儿才不是为我而来的,竟是为了芝姐儿呢!她到了我那处小院,没跟我说上几句话,那话头子就拐到芝姐儿身上去了。话里话外的跟我刺探芝姐儿的事,只怕啊是为了家中的子侄来相看芝姐儿了!”
不日便是端阳佳节,因着从礼部听到了些好动静,这个端阳节太夫人和五房都是过得极其舒心,静等着节后的喜信儿。
郭嬷嬷叹道:“也是我命苦,我嫁出去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我那男人因为得了儿子一时欢畅和朋友多吃了几杯酒,不想因喝得醉了,出错跌到河里就如许没了,更不想我那儿子还没出满月也短命了,就剩我一个孀妇赋闲的,没何如只得又返来求我家蜜斯。也是蜜斯心善,便命我也做了小蜜斯的奶娘,给了我一碗饭吃。”
黄夫人看了她半晌,略有些游移道:“莫非你是当日明秋姐姐身边常跟着的阿谁叫菊青的丫环?”
两位夫人天然是先到太夫人这边给老太太问安,见了陪侍在旁的宜芝和采薇这两个姣花美玉一样的小女人,便不开口的夸奖起来。
诚恳说,她实在并不如何喜好来看她这位小姑子,每回见了她老是哭哭啼啼的一通抱怨,不是抱怨四老爷偏宠妾室,经常拿了她的嫁奁去补助那柳姨娘;就是抱怨自已命苦,先是做了望门寡,后又嫁了这么个不着调的夫婿。
郭嬷嬷笑道:“太太真是好记性,这么多年畴昔了,想不到太太倒还没忘了我。”
黄夫人坐在那边,尽管喝茶,半听不听的,这类场面她已是经见的多了,连安抚、奉劝的话都懒得再多说,反正说了也没用。说句不好听的,她这小姑,除了只会嘴头子上抱怨几句,便是一摊软泥勉强捏成的人形,再也扶不起来的,再者这类活法也是本身选的。
那刘夫人拉着宜芝的手,将她细细打量了好一回,又问了她些话。黄夫人则把采薇拉到身边对她笑道:“好孩子,你只怕还不晓得我和你也是有些渊源的。先前你母亲未出阁时和我最是要好,厥后大师各自嫁了人,一别两地,来往方垂垂少了。以是我今儿来,不但是为了看看我那小姑,也是为了来看看你,你这双眉眼长得像极了你母亲!”
传旨的那位内侍已走了好久,太夫人却还没回过神来,不是说上头已经定了要把这爵位传给铭哥儿吗?怎的方才听那一道细细的声音说这安远伯的爵位由她的四儿子赵明硙秉承,这如何能够???
太夫人不悦道:“胡说甚么呢!当今她二伯的孝期还没过,如何就能议亲呢?她今儿如果存着这个心机来的,我就不该让她进门!”
端阳节过了没几天,让赵府阖府高低翘首瞻仰的圣旨终究到了,慌得世人忙忙的安排香案,大开中门,恭候天使前来传旨。
哪知这李氏当日虽欢乐总算是嫁了出去,不过几年就悔怨得跟甚么似的,眼下只是不住的跟她嫂子抱怨:“早知本日,当初就该听了哥哥、嫂嫂的,我当时如何就猪油蒙了心了呢?定是我没为我头一次说下的阿谁守节,只替他守了三年的孝就另嫁了旁人,老天爷这才如此惩罚于我,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