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天宋武功》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五代宋初汴梁皇宫格局 摘抄 ,供参考[第1页/共4页]

初,元符三年,以懿亲宅潜邸为之,及作景龙江,江夹岸皆奇花珍木,殿宇比比对峙,半途曰壶春堂,绝岸至龙德宫。其地岁时次第展拓,后尽都城一隅焉,名曰撷芳园,山川美秀,林麓畅茂,楼观整齐,犹艮岳、延福也。宫在旧城,因附见此。保和殿,政和三年四月作,玄月殿成,总为屋七十五间。玉清神霄宫,政和三年建,旧名玉清和阳,在福宁殿东,七年改今名。上清宝阴宫,政和五年作,在景龙门东,对景晖门。既又作仁济、辅正二亭于宫前,命羽士施民符药,徽宗时登皇城下视之。又开景龙门,城上作复道,通宝阴宫,以便斋醮之路,徽宗数从复道上来往。是年十仲春,始张灯于景龙门高低,名曰“预赏”。其来岁,乃有期门之事。万岁山艮岳。政和七年,始于上清宝箓宫之东作万岁山。山周十余

正衙殿曰文德宋初曰文明,雍熙元年改今名。熙宁间,改南门曰端礼。

安福、观文、旧名集圣,明道二年改肃仪,庆历八年改今名。清景、庆云、玉京等殿,寿宁堂旧名清净,明道元年改。

东华门内一门曰左承天祥符乾德六年赐名,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其上,诏加“祥符”二字而增茸之。

燕宁殿,在延福北,奉安仁宗慈圣光献皇后御容。延福宫,政和三年春,新作于大内北拱辰门外。旧宫在后苑之西南,今其地乃百司供应之所,凡内酒坊、裁造院、油醋柴炭鞍辔等库,悉移它处,又迁两僧寺、两虎帐,而作新宫焉。始南向,殿因宫名曰延福,次曰蕊珠,有亭曰碧琅玕。其东门曰晨晖,其西门曰丽泽。宫左复列二位。其殿则有穆清、成平、会宁、睿谟、凝和、昆玉,群玉,其东阁则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芳香、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葆、铅英、云锦、兰薰、摘金,其西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穠华、绿绮、瑶碧、清阴、秋香、丛玉、扶玉、绛云、会宁之北,叠石为山,山上有殿曰翠微,旁为二亭:曰云岿,曰层巘。凝和之次阁曰明春,其高逾一百一十尺。阁之侧为殿二:曰玉英,曰玉涧。其背附城,筑土植杏,名杏冈,覆茅为亭,修竹

又有慈德殿,杨太后所居,景祐元年赐名。

东京,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为东京,宋因周之旧为都,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绚丽矣。雍熙三年,欲广宫城,诏殿前批示使刘延翰等经度之,以住民多不欲徙,遂罢。宫城周回五里。

次西有皇仪殿开宝四年,赐名滋福,明道元年十月改。,又次西有集英殿旧名广政,开宝三年曰大明,淳化间曰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名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宴殿也。殿后有需云殿旧名玉华,后改琼华,熙宁初改今名。东有升平楼旧名紫云,明道元年改。宫中观宴之所也。

宫后有崇政殿旧名简贤讲武,承平兴国二年改今名。熙宁间,改北横门曰通极。阅事之所也。

延春阁。旧名万春,宝元元年改。

新城周回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大中祥符九年增筑,元丰元年重修,政和六年,诏有司度国之南展筑都城,移置官司虎帐。旧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显德三年筑。南三门:中曰南薰,东曰宣化,西曰安上。东二门:南曰朝阳,北曰含辉。承平兴国四年改寅宾,后复。西二门:南曰顺天,北曰金耀。北四门:中曰通天,天圣初改宁德,后复。东曰长景,次东曰永泰,西曰安肃。初号卫州门。以上皆因周旧名,至承平兴国四年,改今名。汴河下水门,南曰大通,承平兴国四年赐名,天圣初,改顺济,后复今名。北曰宣泽。旧南北水门皆曰大通,熙宁十年改。汴河下,南曰上善,北曰通津。天圣初,改广津,熙宁十年复。惠民河,上曰普济,下曰广利。广济河,上曰咸丰,下曰善利,旧名咸通。上南门曰永顺。熙宁十年赐名。厥后又于金耀门南置开远门。旧名通远。以上皆承平兴国四年赐名,天圣初改今名。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