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历史书上的长孙垢(下)[第1页/共4页]
太宗和长孙皇后另有四个女儿,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斑斓聪明,太宗和长孙皇后“并所钟爱”,并在她出嫁时嫁奁逾制。长乐公主还曾协滋长孙无忌等劝太宗撤销了分封功臣的设法。长乐公主因病归天,太宗非常哀思,将她葬在了离元宫很近的处所。并突破皇子、妃嫔、公主只设一道石门的轨制,设了三道石门,是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
按照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前人看来,只要当单谥不敷以道尽逝者的夸姣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以是复谥极其罕见,纵观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前,也就只要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义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以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长孙皇后遗言要求薄葬,但愿不起坟茔,以山为陵。一贯爱重老婆的太宗不但服从,更下诏将其作为祖制,以传后代。今后初创了唐朝以山为陵的先河。厥后太宗号令阎立徳修建昭陵。在长孙皇后归天当年,太宗就开端假想将来与老婆的合葬事件,决意将来与爱妻同穴而眠。先是于十年十一月,刻六骏雕像于昭陵。后又在十一年仲春,下达了功臣陪葬诏。并开端连续让功臣葬入昭陵。其实在长孙皇后生前,便与太宗同住一个寝宫,正因为如此,柴绍朝夕告变之时,才得以扶疾以从。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入葬昭陵,在元宫中等候了十三年的长孙皇后终究又一次与丈夫聚会。正所谓“伉俪之道,义期同穴”。长孙皇后和太宗生同寝死同穴,不负伉俪之义,伉俪情深。
贞观十四年,长孙皇后和祖考们(皇祖弘农府君李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赐、太祖景天子李虎、世祖元天子李昞、高祖大武天子李渊六人)共享天子七庙乐,七庙登歌,每室别奏。文德皇后庙乐,奏《光大》之舞。
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身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以后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以为仅是在寝宫陵殿安奉皇后并不敷,因而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此中,如奉养活人普通奉养皇后。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入葬元宫,唐高宗李治但愿持续保存栈道起舍,却被大臣谏止,来由是,遵还是例,“只要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可见这类在寝宫陵殿以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扶养如生体例,为李世民初创。在李世民气里,长孙皇后永久是活着的。
长孙垢道:“好吧!来听听厥后的事情吧!”
第一个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后代汉宣帝期间追封的),但第一名从夫谥或夫谥再加一字为本谥是从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开端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期间追封),但直到唐高祖老婆窦氏,统统的皇后都只要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辨别,才将她们的谥号和天子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身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去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特别是“文”这个字。唐人以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夸姣。可见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要“德”这个单谥并不敷以表示出老婆的夸姣,只要再加上唐人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气表示出长孙皇后的大德。
新城公主,初封衡猴子主,突破了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的规定。公主墓志记录其册封后便“汤沐增赋”,可知新城公主和姐姐晋阳公主一样年纪就有了实封。新城公主先是许婚魏征之子魏叔玉,厥后因事婚约被消弭,太宗又在老婆生日那天宣布将女儿许配给皇后的侄子。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感到本身大限将至,担忧迟误女儿的婚事,便开端筹措新城公主出嫁事件,因为法度烦琐,终究没能来的及,还是留下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