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宋官职名称及品衔[第1页/共4页]
房(南边战区司令部),兵籍房(官兵档案局),民兵房(预备役和武警),吏房(人事局),知杂房(司令部办公厅),支马房(专职练习装甲军队:马队),小吏房(士官的办理),长官为枢密使,常常为宰相兼任。这个部分不要和兵部搞混了。二者是互不附属的
左、右武卫大将军大将军将军
步兵官员有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
南宋文阶为:
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宣谕使传达上意的钦差
钤辖首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正四品下: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提举弓箭手卖力统计本地弓箭手的环境
宣节副尉正八御武校尉从八上御武副尉从八
上述四官在靖康之变后才逐步首要
宣抚使传达和军队有关的上意的钦差
经略安抚都总管各路卖力驻军行政的官员
正八品上:给事郎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录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以上旧为侍从官)、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以上系卿、监)、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以上系正郎)、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以上系员外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以上系京官)、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处置郎、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以上系奏补未出身官人)。承务郎以上四年一转,无出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转。内奉直、中散二大夫有出身人不转。
归德将军从三忠武将军正四上壮武将军正四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正二品:特进
龙图阁学士天子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文籍、属籍、世谱等事。
通判由朝廷中心直接调派,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措置事件,并监督行动。
各路处所武将官职
参政知事宰相的帮助,通称“使相”。
侍卫亲军马军都批示使、副都批示使、都虞候各一人,
制置使没甚么用处的边疆要职不常置
御营使统管天下军事。
从八品上:御侮校尉
昭武校尉正六上昭武副尉正六振威校尉从六上
兵部
正八品上:宣节校尉
宣谕使、抚谕使中心派往各地梭巡民情,措置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归德中侯
宁远将军正五游骑将军从五上游击将从五
司录参军誊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侍卫亲军步军都批示使、副都批示使、都虞候各一人。
从七品下:宣议郎
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从六品下:通直郎
从八品上:承奉郎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大将军将军
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练习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练习、器甲、差使等事。
总领各路掌管军用赋税运输的官员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正六品上:朝议郎
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因而有郎居大夫之上。至绍兴,始厘正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