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觉担当[第3页/共5页]
第二天,荀子一夙起来,让韩非备车,他要去看望田相国。韩非提示教员,明日要在学宫讲学,一起劳苦,应当歇息歇息。但荀子对峙要去,韩非只得从命。
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任用范雎为丞相,封应侯。秦王对范睢信赖有加。范睢不但向秦昭王献出“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他还想窜改穰侯魏冉擅权时对东方各国来宾和辩士一概拒之门外的在朝方略。①范睢原是魏国饱受毒害的辩士,朋友带他来到秦国,保举给秦昭王。因魏冉把持朝政,不欢迎外来宾客,范睢在客馆里冷冰冰住了一年多,无人理睬。现在他做了秦国丞相,他要改弦易张,广纳贤才。齐国的稷放学宫人才聚集,荀子最为驰名。以是,范睢职任丞相的第二年,就派人特地将聘请荀子到秦国去的信函送到齐国。
荀子乘车疾行,多处寻觅,天近中午,也没有见到人影。传闻田单常在淄水垂钓,荀子便乘车奔淄水而去。
春秋期间,孔子周游各国“西不入秦”。到了战国期间,秦国频频侵犯关东六国,六国唾骂秦国事虎狼之邦。以“仁”为本的儒家弟子更是对秦国予以鞭抵。是以,“西不入秦”就成了儒家一条不成文的戒律。
从拂尘宴上荀子看得出来,他重回稷放学宫并不是统统的人都欢迎。一些逆向刺耳的声音也传进耳中。有人说:“好马不吃转头草。”有人说:“荀况从齐国跑到秦国,秦国不要他,另有脸面再返来,这是恬不知耻。”有人说:“儒士西不入秦,他坏了端方,该死!”那位稷放学宫原祭酒敬酒的背后就埋没着这类声音。
范雎以为荀子不愧为大儒,一眼便看破了秦国的短板。他把荀子的定见转告秦昭王。秦昭王听了心中却大为不悦,多时不语。范睢但愿秦昭王会晤荀子,听一听当今大儒的高论。碍于范睢的面子,秦昭王勉强承诺。
荀子说:“我看到秦国的关塞险要,地理情势便当,山林川谷夸姣,天然资本丰富,这是地形上的优胜。进入国境,察看秦国风俗,其百姓朴素,其音乐不淫邪,其打扮不明丽,其害怕官府而顺服,真像是当代之民啊!到了大小城镇的官府,其百吏严厉当真,无不谦恭俭仆、浑厚谨慎、虔诚取信而不轻易,真像是古之官吏啊!进入都城,察看士大夫,他们出其家门便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不相互勾搭,不拉拢私党,莫不明智通达而廉洁营私,真像是古之士大夫啊!察看秦国的朝廷,退朝之前,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真像是古之朝廷啊!看来秦国历经四代君主,一代比一代强大,并非幸运,乃是在所必定。这就是我所见到的秦国。”说到这里,荀子不无感慨,“安适而有治,繁复而精密,不烦劳而有效果,治之至也。秦国很近似啊!”荀子的话是朴拙的,决不是客气恭维,范睢听得欢畅。当今大儒荀子歌颂秦国“治之至也”,这对秦国事很高的嘉奖。
听到田单的话,荀子明白了本日田单的处境,他说:“田相国,我问你,你记下他们的这些罪行,想要做甚么?是想和他们清理吗?不晓得你是否想过,他们是你的仇敌,也是齐国的仇敌。现在各国争斗,荣衰在转眼之间。莫非你要丢弃你用生命换来的齐国,眼睁睁看着齐国断送在这些小人、恶人、奸人的手中吗?莫非你情愿看到你的同胞在各国残暴的争斗当中被残杀,被奴役,被热诚,被灭亡吗?莫非你不想让齐国强大起来,成为一统天下的大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