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同道不同心[第2页/共2页]
君王后接下的话却绵里藏计:“荀老夫子!既然齐国待你不薄,你就该当以你赅博的学问助齐国畅旺昌隆呀!”
荀子的话让君王后为之一动:“啊,你持续说!”
荀子辩白:“各国诸侯数百年交战,盟国与敌国常常变更。天下没
君王后并不当真听荀子的报告。荀子一边讲,她一边旁观宫室中她敬爱的小安排。等荀子停下来,她才似自语地说:“赵国并不是齐国的盟国,而是仇国、敌国。他们结合五国的兵马几乎把先王杀死,把齐国灭亡。本宫能援助一个曾把我们置于死地的国度吗?”
“太后,荀况正为此事而来。”
有永久的仇敌,也没有永久的朋友。”
荀子持续说:“赵国使臣到来之初,荀况就向太后谏言,齐国可借此事一举两得。既可蔓延公理,令秦国生畏,立名于外;又可推动朝政改革,减弱不规之臣,整肃于内。这里何有荀况之点滴私心呢?”
“学宫中的学士和先生都这么说。”君王后不正面答复。
荀子突来拜访,让君王后感到不测。她请荀子坐下,侍女倒水,制止趟尬先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淡话,甚么老夫子明天如何有闲工夫来看看我呀?你是大儒,我本当去学宫看你,只因迩来身材不爽,懒出宫门,请老夫子包涵。
荀子持续讲道:“现在的秦赵长平之战,假定齐国不援救赵国,赵国灭亡,则齐国将当即置身于强秦的威胁之下;假定齐国向赵国伸出援救之手,赵国得胜,则秦国会一蹶不振而龟缩于函谷关内,将多年不敢再出函谷关。齐国则是以信义张扬于天下,长士卒之气,强百姓之志,立君王之威。这是上天赐给齐国称雄各国,踏上一统天下雄图大道的绝好良机。如何能说荀况力主援赵,心中有私呢?如何能说荀况不为齐国而为赵国呢?莫非那些诽谤荀况的人不是俗而又俗的陋儒吗?”
荀子直抒气愤:“陋儒之论!陋儒之论!荀况我毫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仁慈’,也不像他们所想得那样恪守故乡之私。更不像他们所说的,是一个埋没祸心的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