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荀子年谱[第1页/共3页]
齐襄王元年(前283〕二十九岁此时乐毅下齐国七十余城。齐独一莒、即墨二城。荀子在楚。
假定荀子十五岁进入齐国稷放学宫,荀子攻讦齐闵王时将不是五十多岁,而是二十多岁。三十年以后荀子到楚国做兰陵县令,是五十多岁。荀子被免除时七十多岁,而后定居兰陵,收徒授业,“推儒、墨、品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当比较合情公道。到秦始皇任命李斯为丞相,荀子九十余岁,“荀卿为之不食”,而后卒,也合情公道。
齐襄王四年(前279〕三十三岁白起攻楚,开长渠引水灌鄢,死者数十万&。齐将田单期近墨破燕军,光复失地,迎襄王于莒入临淄。
赵孝成王十三年(前253〉五十八岁赵国尊荀子为上卿.荀子与赵王议兵。楚考烈王十年,迁都巨阳〈今安徽阜阳北
齐闵王十二年(前289〉二十三岁齐闽王以苏秦为相。
齐闲王十六年(前285〉二十七岁“及齐湣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矜功不休,……诸儒谏不从,各分离。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
胡适在《中国当代哲学史》中写“荀子年五十游齐,约在公元前二六五年至公元前二六0年,公元前二三0年摆布死于兰陵。”
《史记’春申君传记》记录:“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春申君相楚八年”是公元前二二五年,这个时候是无争议的。摆列荀子年谱能够以此为坐标,推断其他史料,决定弃取。
很多学问大师对荀子平生史料各有高见,这里不复赘述。我想申明两点:
齐王建四年(前261〉五十岁在稷放学宫前后写下《性恶》《非十二子》《解蔽》《礼论》《王制》《王霸》等文章,将儒学从抱负主义的空谈引入社会实际。齐王建五年(前260〕五十一岁
齐襄王在位十九年(前265〉四十六岁齐襄王归天。
齐王建元年(前264〉四十七岁秋冬,荀子应秦国相邦范睢之邀西行入秦,到秦国各地考查。
我按照上述对史料的了解,给荀子摆列了一个简朴的年谱。
秦昭王派白起攻韩,取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韩国与上党的交通线,上党归附赵国。赵廉颇屯兵长平。
齐王建八年(前257〕五十四岁秦兵已围困邯郸三年,魏国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救赵,大败秦兵。
秦始天子三十四年(前213〉九十八岁李斯职任丞相,建议秦始皇禁私学,焚书。荀子为之不食,卒于兰陵,享年九十八岁。
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四十八岁这年春季,荀子见秦相范睢和秦昭王,倡导儒学。秦昭王调侃儒学无用。
梁启雄在《荀子简释^荀子行历系年表》里,假定荀子公元前三一九年十五岁,卒于公元前二一三年,享年一百二十二岁。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七十岁楚国因有荀子而复强,楚、赵、魏、燕、韩五国以楚国为纵约长结合伐秦,至蕞(临潼东北〕被击退。徙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仍称郢。
秦始天子二十六年(前221〉九十岁秦灭齐,秦始皇一统天下。
1.《韩非子-难三》曰:“燕王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故为僇。”说荀子参与了反对燕王禅让的活动。《盐铁论^毁学》篇云:“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但是荀卿为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说荀子活到了秦始皇同一中国以后,李斯任职秦国丞相。燕王哙禅让子之是在燕王哙五年(前316〕,李斯为秦相约莫在公元前二一三年,二者相距一百0三年。荀子在燕国反对禅让时起码须有二十余岁,如许,荀子将有一百二十余岁,不太符合常理。两条史料都是孤证,其真伪难以辨析,摆列荀子年谱将会有取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