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子凭父贵[第1页/共3页]
老爹前后得了十二石粟米,换成铜钱能值三十六贯钱,足足三万六千个铜钱,有两百多斤重呢。
出征这么久,立了这么大功,成果才得一万块钱犒赏?
黄黄的粟米合适煮粥,跟粟米差未几但要大点的糜子则合适做饼,糜子和粟米一样都是比米麦便宜很多,也是关中百姓首要的粮食了。
因为老爹在出征中原之战表示杰出,还获得了一个前锋功。前锋功但是唐军小我军功里仅次于跳荡功的,非常可贵。虽比不上一次大战最多只定十个跳荡功那么可贵,可前锋功也极可贵的。
军中发赏发的是粟米,粟米就是小米,是关中地区的首要作物之一,也叫谷子。关中另有比较常见的粮食则是黄米、麦子和高粱米。
这年初,最值钱的不是金和银,也不是铜钱和绢帛,而是粮食。
“这些犒赏统共能折钱六万零八百文,可折粟米二十石?真的?”柯五大为震惊。
本年唐军围洛阳,初时洛阳的米价达到斗米三千,而比及厥后,更达到了斗米九千的天价。当然,那只能算是非常环境,但关中的粮价也一样非常之高。本来关中地区就是地少人多,正长年初都没法自足,粮食还得靠关东地区输入弥补。
那本身岂不是立马成了地主崽子和官二代了?
“是啊,老哥哥真的是老来得福了,刚捡了个儿子,这边就又升官发财,三郎,你可真是个福星啊。”
“柯五叔,这些犒赏值多少钱?”张超看着车骑将军笑呵呵的从兵曹参军手里接过一个托盘,慎重的交到老爹手上。
斗米值绢一匹。
按大唐军中规定,一名禁军卫士,一年的军粮是十二石粟,战马则是三十六石粟。这个标准是对元从禁军来讲的,并且是有些充裕的。而浅显的关中百姓家里,是不成能顿顿吃干饭的,也不会一天三顿。
老爹的赏钱很多,刚才拿了五百个开元通宝新铜钱,两石粟米,另有两匹绢的补助。现在又授勋晋职,视从七品的一转勋官武骑尉,还刚升了从九品的车骑府队副实职。
绢布还各赏了两匹,绢一匹值钱五百,两匹就是一千钱。
这么一算,老爹出征近一年,还立了个非常了得的前锋军功,获得的赋税绢布粟米犒赏等合计折开元通宝六万零八百钱。
武德四年,朝廷锻造发行了大唐的铜钱,开元通宝,每个重一钱,十文重一两,一贯千文恰好重六斤四两。发行新钱同时,拔除隋朝五铢钱,代替官方的五诛旧钱。
六十来贯铜钱,如果全换成粟米,能换两千斤。
张老爹得授武骑尉勋官,便也获得了六十亩勋田。而老爹现在又升了车骑府从九品的队副,他便又能获得八十亩职田。
匹绢五百文,这也意味着现在关中的大米代价是斗米五百文,一石米就是五贯铜钱。一斗米十升,唐朝的一斗米,约即是后代十市斤不到的模样。这等因而一斤五十文钱,这个代价绝对是不便宜。
一匹绢是四丈长,宽一尺八寸,十二两重。
“一两银直钱一千六。”柯五奉告了张超银铜比价,并不是一两银子值一千文钱,而是值一千六百文。金银不是货币,但朝廷会用来犒赏官员和将士,能够拿去兑换,金银希少,固代价较高。
另另有一万五千铜钱犒赏,五两重的白银条。
两千斤粟米,在张超眼里真不值甚么,可在那些关中男人们眼里,倒是一笔庞大的财产了。特别是在这个战乱和饥荒不竭的年代,二十石粮食,都够食用三年了。
固然职田不是永业田,一旦离职田就得收回,也不得转卖,但起码在职时这八十亩田的支出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