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我们A过去了[第2页/共2页]
“卿所闻何事?”
多好的百姓啊,本身出钱着力不说,还给朝廷添费事,为天子考虑,为朝廷干臣考虑。这的确比三代之时的百姓还要让人打动啊。
“因为苏常百姓万民上书州府,言此义士乃前隋忠臣。恐引陛下朝廷难堪,故望州府诸官。勿要上奏此事。但是此等汹汹民意,苏常州官焉敢不报?”虞世南顿了顿,“但是上报实乃官员本分,不报乃是适应民意,苏常诸官两相难堪,便将此事拜托于微臣,望微臣发挥援手。”
至于江东,南陈故交追思擎伞懦夫。又有何不成?莫非要打压南边人不成?
然后李董持续问道:“纵使前隋忠臣,百姓祭奠,又有何妨?民意汹汹,朕岂是无量之君,尔等又是无德之臣?”
“民乃义民,官是好官。朕当厚赏。”
因而温挺决定去探听一下动静,成果刚找上李奉诫,李大郎就说:“温兄,你久不在社里活动,已经被除名了四个月了。”
“卿有何不敢?”
比来温挺比较烦,虽说程处弼李震这些贱人都不在都城,让他有一种笑看浮云谁是豪杰的孤单,但是他爹经常问他,比来忠义社有没有甚么动静。
果不其然,七月二十九,也就是河北道的事情在长安传的有板有眼的第二天,大朝会上,虞世南俄然就冒出来一句:“启奏陛下,臣闻苏常两地,有万民共襄义举,为记念忠义之士。修建古刹。江东诸州百姓传闻以后,主动前去修庙工地,有钱出钱,有力着力。皆为感念亡故义士也。”
温彦博胡子在颤栗,他低着头,一脸乌青。
一人出列,竟是刚从陇右道返来的李勣。
而房谋杜断一样低着头,只是喊着“陛下仁德”的时候,声音有点大,非常的清脆清脆。
“啊?”
“大人,为何打我?”
李勣微微点头:“臣不敢欺君,此事河北道已经传入河东,河套亦有所闻。现在百姓结言乃埋骨辽东将士之怨念。”
“老夫让你与勋贵后辈熟络,忠义社虽说被张家小儿把持,但是只要身在此中,便可为耳目。如有风吹草动,焉能事事相瞒?老夫竟然生了你如许一个笨拙之徒!”
“臣等忸捏……”
...
然后常州姑苏两地有乡绅出资修建古刹记念麦铁杖,乃是百姓的自发之举,还和本地官府打过号召的。一没有难堪朝廷,二没有扰乱处所,的确是义民中的义民,太让人打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