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之 明天[第2页/共3页]
想想当初困于绝域时,郭师道号称安西多数护、杨定国号称安西副多数护,却只要一座小小的新碎叶城,当时候窃称多数护连本身暗里都感觉好笑。但是现在另有谁会暗笑?统统人都感觉理所当然,乃至安西多数护、副多数护的称呼更成为当朝最光荣的头衔之一。
冯道等都已在修本说话,筹办一等张迈返来就拥立这位“千古一帝”即位。现在最大的仇敌已经扫灭,万里大漠都已降服,东胡西域也都一统,至于江南西蜀的那些盘据政权,在公众看来,相对于天策大唐现在的赫赫国威来讲都只是冢中枯骨罢了,只要一道圣旨南传便可传檄而定,若不奉诏那便大兵压境,一举荡平!有着山海之胜、皮室之锐的契丹都打平了,何况散完工四五块的东南!
刘知远的部下已经被郭威全数清出三百里外,现在的长安城已经满是新唐军队之天下。对于那些新建的工事,世人不屑一顾,直接奔往最西北处残存的前唐城墙。
杨定国的坐船南下之际,偶尔翻开船窗,但见劈面但见无数大小河运商船北上如同流水,忍不住老怀弥慰地感慨这个国度正自一步步繁华起来。
(全书完!)
但统统听到动静的安西故旧却比接到号令更加冲动,上至大将军杨易,下至最低层的不着名老兵,东至辽津,西至疏勒,南至洞庭,北至黄龙,只要能走开的全都闻讯即行,就连已经病体缠绵的杨定国也决定抱病赶往――而杨易作为人子竟未禁止!
这是杨定国在西域时的本官啊!
整座都城的扶植,九纵九横的门路平整已经完成,宫殿、宗庙、当局等官方设施及有功军属的民居出自财务拨款,贸易区与住民区的修建则由官方遵循都城打算自理,团体而言,烧毁了汉唐都会的坊市布局,转为街道制。
行政区的规制,则与大抵天策大唐的现有行政体系相照应:天子宫殿坐北朝南;纠评台位于都城正中,面北而立;中枢政务体系在东,与之相连络的是必将日渐庞大的各种大小行政机构;枢密军事体系在西,与之对应的是各种大小校场、军事研讨所、军火制造所、军校及禁军三大营;翰林院为中间的学术体系在东北,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座比龟兹学院丛林更加庞大的学院体系;法院与监察台为中间的律法与监察体系在西北;而在纠评台以南,则是大范围的住民区与贸易区。
副多数护!
与此同时,西方也传来动静――大元帅要返来了!
杨定国已经走不了路了,一起用十六人将一张大床抬出幽州城,用最安稳的马车运到船埠,转运河南下。
天策十一年秋,一道引得天下人谛视标诏令下达天下:次年――即天策十二年――除夕,将是新都城北京的正式迁入日。
――――――――
脚下的长安已是承载昨日荣光与磨难的地盘,而远洋的那座新都将开启一个更加光辉的明天!
老一辈的魁首已经逝去,而新一辈的担当者也将长成。
前唐末年,长安被毁。
到了河南境内后弃船就岸,以后的一起对杨定国来讲就辛苦了,但离长安越近,他的精力就反而见旺,一起不断地对孙子杨华说:“这点路途,算得甚么!想当年我们超出碎叶戈壁,三打怛罗斯,偷渡讹迹罕,一边和回纥人兵戈一边翻过葱岭,九骗疏勒守军,大破回纥,那才叫天险畏途啊!这些路途,算得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