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才义无双,命比纸薄[第1页/共2页]
杨丽华见弟弟听得投入,也不再诘问,持续讲道:“如果没有般若的多次脱手相救,我只怕早已死在宇文员的手里了。”
当时宇文招妄图孔范赠与的厚礼,兼之也想引南陈为他在朝中的外援,满口应允了这门婚事,并向孔范劈面做出承诺,由他出面压服侄儿宇文员,促进两国结姻。
般若当即命人将父亲收下孔范送来的厚礼尽数搬出,直言回绝了与陈叔宝的这门婚事。
但是,越是与她了解日久,她吸引我的却不是她那如花一样的斑斓容颜,而是她文武兼备的出众才调和急人所难的侠义之心。
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宇文员颁下册立四位皇后的那道圣旨后,满朝王公大臣,包含我们的父母在内,尽皆对此保持了沉默,唯有宇文般若闻听此过后,挺身而出,为我抱打不平,在宇文员的寝殿外跪了一天一夜,哀告宇文员收回诏命,切不成使后宫堕入四后分治的混乱当中。”
阿纵,你说说,般若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儿家,与成名已久的江南硕儒陈述儒学经义,竟涓滴不落下风,般若当不当得才女的称呼?”
厥后呀,宇文员做天子做腻了,就早早地把皇位传给了阐儿,本身好去一味地清闲欢愉,却终因纵欲过分,没过几个月就死了。当时,宇文员生前的两位宠臣郑译和刘鲂矫诏引父亲入朝为相,帮手阐儿执掌朝政,以般若的父亲赵王宇文招为首,宇文氏诸王都极力反对外戚在朝,蓄谋暗害父亲。因而,父亲便以与突厥和亲为由,将般若许配给了突厥佗钵可汗为妻,同时,用送令媛公主赴突厥和亲作为借口,将宇文氏诸王尽皆调回了长安,囚禁了起来。
孔范堂堂名儒,且当时已有了七分酒意,便没将般若提出的这个要求放在眼里,误觉得本身用不了半个时候,便能问的北周这位不知学问深浅的斑斓公主哑口无言,甘败下风。但是,他这回倒是碰到了微弱的敌手,两小我从晌前一向辩陈到定更时分,孔范终因不堪酒力,脑筋发昏而败在了般若部下。
提起那段不堪回顾的悲伤旧事,杨丽华的腔调情不自禁地变得哽咽了起来。
谁知,还未等般若分开长安,远赴突厥和亲,佗钵可汗竟暴病而亡了。至今我还记得,当佗钵可汗暴死的动静传至长安,般若就像一只离开了樊笼的小鸟一样第一个跑到弘圣宫来向我报喜。我也深为她能脱此一劫感到由衷的欢畅。
恰逢突厥继任的沙钵略可汗遣使向北周求亲,父亲不顾我的极对禁止,顺水推舟,旧话重提,逼着静帝下旨,再一次将般若定为了和亲公主,远嫁沙钵略可汗摄图。
但是,好景不长,跟着父亲在北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激起了更高北周皇室勋戚的反对,一时候,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在三地前后起兵,想强行摈除父亲,而长安城内,以赵王宇文招为首,宇文氏五王更是蠢蠢欲动,图谋对父亲倒霉。
“般若的父亲宇文招是我夫君宇文员的亲叔叔,般若和我以姑嫂相称。宇文氏系出鲜卑,而般若的生母倒是汉人,是以,我初度见到她时,便对她可谓倾国倾城的仙颜由衷地感到震惊,她也给我留下了深切的印象。
三年前,宇文员继位之初,恰是我大周挟武帝灭北齐之余威,兵力鼎盛之时。南陈因为担忧我大周一鼓作气,发兵南下,特地派有江南名儒之称的南陈重臣孔范携重礼,来长安以庆祝宣帝(宇文员)继位登极其名,提出要为其太子陈叔宝求聘般若为妻,想通过两国结姻来禁止我大周发兵灭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