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隋行4G》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50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1页/共2页]

“启禀王爷,秦王、越王现在府门外求见。”

随即另向杨广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目光闪动地望着杨广,俄然问道:“当日我与殿下初晤之时,殿下曾劈面问过我一道题目,这些天我冥思苦想,却如何也想不出汉高祖刘邦交给韩信带领的那队兵士究竟有多少人,明日我父子二人即将返回突厥,临行之前,还望殿下能为我做出解答。”

“本日突厥染干王子到府来向我告别,阿秀,快来见过染干王子。”目睹得杨秀挎弓带刀地一头闯进正殿,杨广强自按捺住心头的不快,沉声向他叮咛道。

“不必,师兄但坐无妨。来的是我的两位兄弟――秦王杨俊、越王杨秀,师兄一同见见也好。”

“可贺敦曾对我叮咛过:她只求一株故里花草,以寄思乡之情,如彼苍有眼,能使她有生之年重新回到长安,我带回突厥的这株木芍药便不会残落、枯萎。是以,我不便违背可贺敦的志愿,但求殿下赠送一株便可。”染干客气地冲杨广抱了抱拳,却话中藏话地答道。

“淮阴人。”

及至杨广亲眼看到杨秀的穿戴装束,才明白了鱼赞先前为何面带惶恐之色:只见杨秀满身戎装,腰悬佩刀,背挎强弓,手中还拎着个箭囊,仿佛一副外出打猎的模样。

“哦,不瞒王爷说,我来长安前,就曾听到都斤山的汉人暗里里群情说,目下唯有与贵国划江而治的南边陈朝才是汉人的正宗帝国,而不管是先前的周朝(北周)、齐朝(北齐)都不过是鲜卑族的后嗣,和我突厥无甚差别,不知王爷觉得然否?”染干边说边用眼角的余光觑着杨广的反应,言语中充满了调拨的意味。

将近一个月前,杨广初会染干之时,曾以一道小升初的奥数题――韩信点兵难倒了染干,为朝廷博得了庄严。他决想不到,染干至今仍对此耿耿于怀,并且竟有脸面向本身提出请教,一时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起来,面显对劲地答道:“二十三人。染干王子如果欲体味详情,方才你不是说到都斤山有多量的汉人吗,你归去问问他们,天然便知端的。”

或许是想到本身本日专为告别而来,不便与杨广徒逞口舌之利,起正面抵触的原因,染干只不平气地嘟囔了一声:“叫兵士们本身报个数不叫行了,盘点个兵士人数还需费如此大的周折?我们突厥人一贯都是以骑射、勇力论豪杰的,那里在乎这些?”

“无妨,无妨。殿下甚么时候有兴趣,我管保随叫随到。”染干大大咧咧地应道。

半晌后,杨广陪着染干坐于正殿内,就听到殿外杨秀大声嚷嚷道:“本日秋高气爽,二哥尽管在府中闷着做甚么,不如趁着可贵的好气候,随我们一同到城外打些野物来吃吧。”他一边嚷嚷着,一边率先晃进殿来。

鱼赞张了张嘴,想说甚么,又瞅瞅染干,终究没说出来,承诺一声,回身出殿传请杨俊、杨秀去了。

杨广听出了染干的话外之音:身为前朝的令媛公主,当今的突厥可贺敦宇文般若仍念念不忘规复周室江山。只是,杨广同染干一样,也顾念着本日不等闲和他复兴纷争,遂仅报之一笑,并没再多说甚么。

“自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推行汉化以来,大江以北,长城以南就只要中原,而没有汉夷之分了。师兄,淮阴现下虽属南陈,但昨日大朝会上,我父皇诏命已下,八万雄师现正枕戈待旦,筹办一举平灭南陈撮尔妖邪之邦,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说不准再过上三五个月,我便能陪师兄你到韩信故里去走上一趟了。”杨广立马反唇相讥道。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