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隋唐演义》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87章 长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楼通宵欢宴[第3页/共4页]

且说玄宗听信安禄山之言,将三镇险要之处,尽改用番人戍守,韦见素进谏不从。一日,韦见素与杨国忠同在上前,高力士侍立于侧。玄宗道:“朕春秋渐高,颇倦于政,今以朝事付之宰相,以边事付之将帅,亦复何忧?”高力士奏道:“诚如圣谕,但闻南诏背叛,屡致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朝廷必须有以制之,方能无有后患。”玄宗说道:“汝且勿言,宰相称自有调剂。”本来那南诏,即今云南处所,南蛮人称其王为诏,本来共有六诏,此中驰名蒙舍诏者,地在极南,故曰南诏。五诏俱微小,南诏独强,其王皮逻阁,贿赂于边臣,请合南地六诏为一。朝廷许之,赐名归义,封之为云南王,后竟自恃强大,举兵背叛。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与战,被他杀败,士卒死者甚多。杨国忠与鲜于仲通有旧好,掩其败状,仍叙其功;后又命剑南留守李密,引兵七万讨之,复被杀败,全军淹没。国忠又隐其败,转以捷闻,更发大兵前去征讨,前后死者,不计其数,人莫有敢言者。高力士偶尔言及,国忠赶紧粉饰道:“南蛮叛变,王师征讨,天然安定,无烦圣虑;至若边将拥兵太盛,力士所言是也。即如安禄山坐制三大镇,兵强势横,大有异志,不成不慎防之。”玄宗闻其言,沉吟不语。韦见素奏道:“臣有一策,可潜消安禄山之异志。”玄宗问道:“是有何策?”韦见素道:“今若内擢安禄山为平章事,召之入朝,而别以三大臣分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则安禄山之兵权既释,而奸谋自沮矣。”杨国忠道:“此策甚善,愿陛下从之。”玄宗口虽应诺,意犹未决。

屈轶曾生黄帝时,自能指佞最称奇。

天宝十载之夏,玄宗与杨妃避暑于骊山宫;那宫中有一殿,名曰长生殿,极高爽风凉。其年七月七日夜,乞巧之夕,气候合法酷热,玄宗坐于长生殿中乘凉,杨妃陪着同坐,直至二更今后,方才入眠房中同卧,宫女亦都散去安息。杨妃苦热,睡不平稳,乃拉着玄宗起来,再同出庭前乘凉,更不呼喊宫娥侍女们伏侍。二人坐到更深,天热未卧,手挥轻扇,仰看星斗。此时万籁无声,夜景清幽,坐了一回,渐觉风凉,玄宗低声私语道:“彻夜牛女二星相会,未知其乐何如?”杨妃道:“鹊桥渡河之说,未知果有此事否;若果有之,天上之乐,天然不比人间。”玄宗笑道:“若论他会少离多,倒不如我和你日夕欢聚。”杨妃说道:“人间欢乐,终有散场,怎如天上双星,永久成配。”说罢不觉怆然嗟叹。玄宗打动情怀,说道:“你我恁般恩爱,岂忍相离;今就星光之下,你我二人密相誓愿,心中但愿生生世世,长为佳耦。”杨贵妃听玄宗之说,点头道:“阿环同此誓词,双星为证。”玄宗听了此说,不觉大喜之极。厥后白居易《长恨歌》中,曾咏及此事有句云:

楼前百戏合作新,唯有长竿妙出神。

奸棍得奥援,贿赂已通神。莫漫愁边事,君王作保人。

当日朝退回宫,把这一席话说与杨妃晓得。杨妃意中虽极欲禄山入朝,再与相叙,却恐怕到了京师,未免为国忠所暗害。乃密启奏玄宗道:“安禄山未有反形,为何外臣都说他要反?他方今把握重兵在外,无端几次征召,适足启其疑惧;不如先遣一中使往觇之,若果有可疑之处,然后召之,看他如何便了。”玄宗依其言,即遣内侍辅璆琳,赍极美果品数种,往赐安禄山,潜察其行动。璆琳当奉玄宗之命,直至范阳。禄山早已得了宫中动静,知其来意,遂厚款璆琳,又将金帛宝玩送与璆琳,托他好为周旋。璆琳受了贿赂,一力答允,星夜返来复旨,极言安禄山在边,虔诚为国,并无贰心。玄宗传闻,信觉得然,乃召杨国忠入宫面谕道:“国度待安禄山极厚,安禄山亦必能尽忠报国,决不勇于相负,朕可自保其无他,卿等不必多疑。”国忠不敢争辩,只得唯唯而退。恰是: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