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举之议[第1页/共2页]
李靖朝着阴世师拱手说道:“阴将军,李渊也是带兵多年的老将,如果他真要撤走,该当偃旗息鼓,到了早晨趁着夜色撤走才是。现在他如此大张旗鼓地撤退,这十有八九是李渊的诱敌之计啊!”
“徒弟,你在这点头叹甚么气啊?”
“哇哈哈,你这老头的人头是我的了!”
“玄霸干得好!”
只听一声梆子响,隋军火线俄然灰尘大起,李渊宗子李建成带领两万马队从背后掩杀而至,一举堵截了隋军的退路。
..........
李渊一向在一处高坡上旁观,目睹隋军大将阴世师被李玄霸一锤砸死,顿时鼓掌喝采,转头对着身后的传令兵说道:”隋军大将阴世师已死,隋军斗志已泄,传令各军,以收编降卒为主!“
与此同时,柴绍、李秀宁、李神通、长孙顺德、段德操、段志玄等大将各自带领着近万精锐从四周八方掩杀而至,将阴世师和卫玄困在了核心。
阴世师被这突如其来的战况吓得面如土色,痛哭不已,“悔不该不听李药师之言,害了这数万将士啊!”
“是啊!”李靖长叹一声,“可惜阴世师、卫玄却看不透这一点,现在已经领军追击李渊去了,我看这长安是守不住了。我们师徒昔日在并州获咎了李渊,这个时候不走不可了!”
“冲啊!”
“阴世师已死,投降不杀!”
李靖并没有直接答复苏烈,而是淡淡问道:“阿烈,我问你,若本日你是这长安城的守城主将,李渊俄然撤兵你会如何做?”
在千两黄金、万户侯的引诱下,隋军将士大家奋勇,各个抢先,挥动着刀枪如同潮流普通号令吼怒着冲进李渊军阵中,与对方展开了血肉横飞的厮杀。
阴世师挺枪跃马,抢先冲进李渊军阵当中,连挑数人。
苏烈点了点头说道:“徒儿明白了,只是徒弟,我们分开长安去哪?”
卫玄话音未落,一支暗箭嗖的便从城上射了下来,正中卫玄额头,卫玄惨叫一声,“砰”地摔落上马,重重地砸在了地上。
..........
老将卫玄趁着李渊雄师忙着收编降卒的空当,领着数百亲信搏命杀出重围,未几时奔回了长安城。卫玄朝着城头大喊:“我是卫玄,城上速开城门!”
城头上,李世民缓缓地收起了本身的奔雷大弓,大声喝道:“城下的隋军听着,我乃唐公次子李世民是也,长安城已经被我拿下,你们已经无路可走,放下兵器者,一概免死!”
苏烈低头思考了一会,一本端庄地说道:“徒弟,我会命令全军紧守城门,李渊是关陇贵族出身,他的根底在关中,我感觉就算是太原危急,只要长安未下他就不会撤兵!”
“啊?徒弟,这是为甚么?”苏烈较着吃了一惊。
李靖还是忧心忡忡地说道:“阴将军,城中守军不过三万,连日交兵下来还折损了数千人,而李渊现在仍然具有二十几万雄师,敌众我寡,将军冒然追击恐怕也难以奏功啊?”
大业十三年蒲月七日,李渊率军攻入长安,三今后于大兴殿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立世子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封尚书令,三子李元吉为齐王,四子李玄霸为赵王,追谥杨广为隋炀帝,遍封群臣,又降封代王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
..........
阴世师和卫玄带领着两万五千精锐一起向北,追了约莫四五十里地,终究追逐上了李渊雄师。
这出言禁止杨侑追击李渊的不是别人,恰是一向在殿内闭目养神的李靖李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