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魏征荐英杰(一)[第4页/共4页]
“举个例子,就比如青州名流房彦谦,在齐地也算是响铛铛的王谢士子了,才名著于当世,北齐灭亡后曾经以本地郡望的身份劝说占有州郡的原北齐守将投降大隋,但是隋室却长年没有征用此人,直到开皇十五年的时候才让其入朝当了一个八品的中县令。”
房彦谦在宦海之上没有太多的功名心,一向淡泊名利,也没有充足强大的背景,加上是北齐忠臣,一向被皇上所顾忌。高熲曾经向皇上保举过房彦谦,杨坚却没有对他委以重担,只是让他去长葛当了个县令。”(未完待续。)
“如果挑选第二条路,那好处是能够尽量多地切割和太子的干系,今后如果他没有成为昏君,也不来找主公费事的话,主公天然能够放心肠在官方做起买卖,也不失为退保之道,如果能比及天下大乱的时候,以主公的财帛与人望,顺势而起,亦可逐鹿天下,成为一方霸主。”
在那次对话中,高熲向房彦谦扣问了他所巡查的陇西秦州一带十余个州的环境。房彦谦对每个州郡的赋税赋税,地理人丁微风土情面都是如数家珍。来高熲在召见这些州郡的刺史、司马们个人述职的时候,这些人对本州郡环境的体味还不如房彦谦来得详细,致高熲感喟道:“与诸公谈事,还不如去问房御史呢。”
王世充哈哈一笑:“玄成,你这即是没有说啊,这两条路的好坏我都很清楚,我是在问你感觉我应当挑选哪一条?”
“可如果昏君当政,滥用民力,那侵害的可就不止是江南一地的百姓和士族好处了,如果天下人都苦于暴政,那各地盗贼必然簇拥而起,就象东汉末年的黄巾叛逆,天下震惊,调了那里的军队去弹压,那军队本来驻守地的百姓说不定也会跟着造反,而大隋的各地主力军队,就会象救火队員一样,整天疲于奔命,所谓民气尽失,天命已移,指的就是这类环境。”
魏征早已经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道:“关东一贯是汉人间家的堆积之地,或许武将方面没有关陇的胡人个人超卓,但论起文才和谋士,那是一点也不缺的。”
高熲当时担负尚书左仆射,也直接卖力这些监察御史的办理与考核。房彦谦曾经在述职的时候引经据典,连络本身在巡查过程中的心得体味,对御史事情停止非常深切的阐发与总结,让一代名相高熲听到今后都叹服不已。
“并且凡是昏君暴君,是听不进顺耳忠告的,向如许的人进忠谏,那无异于自寻死路,除了在史乘上留个好名声外,一无是处。主公当不成做这类愚忠之人。”
王世充叹了口气:“玄成啊,你是真不晓得太子的真脸孔,我说几件事情你就晓得这是一个如何样的人了。”因而王世充抬高了声音,把当年灭陈时杨广想要掠取张丽华,在独孤皇前面前十年如一日地演戏,设想谗谄杨广和杨秀,就连猫鬼案和巫蛊案的事情也都提到了,听得一贯平静安闲的魏征也是瞠目结舌,盗汗涔涔。
王世充长出一口气:“先生神机奇谋,王某实在佩服。那依先生所见,我应当挑选哪条路呢?”
房彦谦出世时,恰是北齐年间,他从小就没了父亲,从小在娘舅家长大,长兄房彦询很诧异于这个弟弟从小就表示出的过人才调,亲身教他读书认字,房彦谦七岁时就能背几万字的书,让房氏宗族都惊奇于这个孩子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