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还有谁会来凭吊无垢[第1页/共2页]
“塔后是何人在此?”此人听到塔后草丛中的异动,“呛啷”一声拔出佩剑,举高了声音喝问道。
杨凌屏住呼息,摸索着在草丛中探出头来,向树林里观瞧,却因被舍利塔挡住了视野,看不到走进树林来的此人长得甚么模样,是何装束。
稍顷,来人像是在无垢的舍利塔前站下了,口诵佛号喃喃自语道:“无垢师兄,总持还是来迟了一步,未能再见上你一面,今次重返江南,特来记念。总持来得仓猝,未曾照顾香烛等记念之物,尚请师兄包涵。”
他方才之以是一听到有人朝树林这边策马而来,就忙不迭地将顾沁儿拿来祭奠无垢的鲜花和果肴等物藏到舍利塔后,就是顾及到无垢是朝廷背叛的身份,唯恐给顾沁儿招来祸事,此时闻声来人清楚也是为寻觅无垢的舍利塔而来此处的,不由得激起了他的猎奇心,当即停下脚步,四下张望,一眼瞧见树林中间就是一道斜坡,斜坡上长满了半人多高的野草,便窜改了主张,回身猫腰藏进了草丛当中,竖起耳朵,想听听来的是些甚么人。
“凭心而论,总持对‘雁巢’中几位首级的为人还是心存敬意的。比方说吧,高青莲能于南陈危如累卵之际不顾本身安危,决然从辽东返回江南,欲以一已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就很有古仁人志士之风;在他以后,傲视儿以一介女流之身,冬眠长安二十多载,虽负奇谋壮志,不吝以出售五千血肉之躯来换得朝廷对她的信赖,却能于一夕惊闻其妹顾姿儿已于雁荡山担当高青莲之衣钵后,决然自裁,也不能不使报酬之扼碗感喟啊;另有,萧如水为保护其主,主动犯案现身,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了局,也可谓懦夫。凡此三人,总持无不为其所报非人常感可惜,沉思痛悼,恨不能其转世再生,好令其亲眼目睹现在江南的繁华昌隆,欲使其幡然觉悟,即便不能转而报效我大隋,也可退隐林泉、清闲度日,却哪料,在此三人以后,另有师兄你,竟然执迷不悟,犹步此三人后尘,真令总持至今想来,犹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为之悲伤欲绝啊!”
紧接着就闻声有一小我脚下踩着枯叶“喀嚓喀嚓”地走进了树林,由远及近地奔着无垢舍利塔这边走了过来。
正在这时,就听远远地有人叫道:“殿下,末将已探听明白,无垢和尚的舍利塔就建在火线那片树林里了。”
“我晓得,师兄约莫是不肯见到我的。可总持仍记取当年在千僧会上与师兄了解,劈面聆听师兄讲说佛法时的景象,虽明知师兄与我背道而驰,乃至于不吝一死只求向‘雁巢’翅膀报信示警,仍禁不住本日要到师兄墓前一诉衷肠,略尽情意,师兄不会责怨总持吧。”只听此人又说道。
当听到此人说出傲视儿身负奇谋壮志,却因其妹顾姿儿的原因,自裁身亡这一节时,杨凌下认识地向前走了两步,想听得更逼真些,成果却触碰到了草棵,收回了“悉悉梭梭”的异响。
“哦,来此记念无垢的本来是一名法名唤做总持的和尚!”杨凌趴伏在舍利塔后的草丛中,听到此处,心中暗自想道,“只是,这和尚做事也未免太太草率了些,既是特地前来凭吊师兄,为何没有备些香烛纸张等祭奠之物呢?”
马蹄声在树林另一侧愣住了,随后杨凌听到有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向同业者叮咛道:“郭衍、士及,你两个就在树林外守着,不得叫旁人靠近。”
不出所料,杨凌再次返回灵谷寺后的那片树林里时,树林里空空荡荡的,不见有一小我影。杨凌下认识地走到坐落于树林边沿的无垢和尚的舍利塔前,有些惊奇地发明,顾沁儿拿来祭奠无垢和尚的几盘果肴已被糊口在树林里的不知甚么植物啃食殆尽,只留了一地的果皮食屑,唯有她亲手编成的那束鲜花仍无缺无损地摆放在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