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搜神记1》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8章 搜神记卷七(2)[第1页/共3页]

晋惠帝永兴元年,成都王司马颖攻打长沙,叛军返回邺城,在邺城的城内城外都驻扎了军队。这天夜里,兵士兵器的锋刃上都有火光,远了望去就像吊挂着火烛似的,走近去看便消逝了。这以后司马颖终究还是失利被杀。

【译文】

晋元帝太兴年间,兵士用红色袋子束发髻。有见地的人说:“发髻在头上属乾,是表示为君之道的意义。袋子属坤,是表示为臣之道的意义。现在用红色袋子扎束发髻,是臣道侵犯君道的意味。做衣服,上面的带子很短,只能系到胳肢窝;戴帽子,又用带子系在脖子下。这是臣下逼迫君上,导致君上没有容身之所的意味。做裤子,用直幅布制作裤口,不加收束,这是臣下要做大的意味。”不久王敦谋反,两次攻打都城。

败屩①聚道

【译文】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铃下仪仗生花,如莲花,五六日而萎落。说曰:“《易》说:‘枯杨生花,何可久也。’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之间,言威仪之富,繁华之盛,皆如狂花之发,不成久也。”厥后王敦终以抗命,加戮其尸。

①辛螫(shì):毒虫的刺辛辣有毒。比方毒害、残害。

戟锋火光

永嘉五年,枹罕令严根婢,产一龙,一女,一鹅。京房《易传》曰:“人生他物,非人所见者,皆为天下大兵。”时帝承惠帝以后,四海沸腾,寻而陷于平阳,为逆胡所害。

昔魏武军中无端作白帢,此缟素①凶丧之征也。初,横缝其前以别后,名之曰“颜帢”,传行之。至永嘉之间,稍去其缝,名“无颜帢”。而妇人束发,其缓弥甚,紒之坚不能自主,发被于额,目出罢了。无颜者,愧之言也。覆额者,惭之貌也。其缓弥甚者,言天下亡礼与义,放纵情性,及其终究,至于大耻也。厥后二年,永嘉之乱,四海分崩,下人悲难,无颜以生焉。

晋惠帝元康、太安年间,长江、淮河道域,有褴褛的草鞋本身会聚在门路上,多的时候,有四五十双。人们偶然候把它们收捡起来,散扔在树林草丛中,第二天去看,又都规复成了本来的模样。有人说是:“瞥见有野猫把它们衔来堆积在一起的。”社会上有流言说:“草鞋是卑贱的人穿的,它劳苦受辱,是布衣百姓的意味。褴褛,是颓废困乏的意味。门路,是大地的纹理,四方交通的仰仗,皇上的号令需求有门路传达。现在褴褛草鞋堆积在门路上,是意味布衣百姓颓废困苦,将要堆积造反,断绝四方交通,堵塞王命上传下达。”

①屩(juē):草鞋。

【译文】

【译文】

②欻(xū):俄然。

【注释】

②紒:发结。

旧为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数也。初,王敦南征,始改生长柄,下出,可捉,而减其羽,用八。识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创为长柄,将执其柄以制其羽翼也。改十为八,将未备夺已备也。此殆敦之擅权,以制朝廷之柄,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

④瞽:瞎子。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的时候,侍从侍卫所执的仪仗开出花来,那花朵形状像莲花,过了五六天就枯萎干枯了。有人道:“《易经》的解释是:‘枯萎的杨树着花,哪能悠长呢?’现在奇花从干枯的木头上发展出来,又在将帅府中,这是说礼节之多,繁华富强,都像这变态开放的狂花,不成能悠长。”厥后王敦终究因为违背晋明帝之命,身后尸身还受了刑戮。

畴前魏武帝曹操的军队中,无缘无端缝制白帽子,这是红色丧服是恶兆的意味。开初,在帽子的前面缝一块布,与前面相辨别,称作“颜帢”,传令在官方加以推行。到永嘉年间,逐步裁去缝在前面的布,称为“无颜帢”。妇女束头发,越来越败坏,束的发髻不能立起来,头发披垂在额头上,只暴露眼睛。所谓无颜,是说忸捏。头发覆挡住额头,这是忸捏的模样。束头发更加败坏,是说天下没有了礼和义,人们放纵脾气到了顶点,形成极大的热诚。那今后两年,发作永嘉之乱,国度分裂,百姓哀痛痛苦,没有脸面再活下去。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