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大财力、大气魄[第3页/共3页]
唐恪、李纲起家见礼,对杨帆直是从心底佩服起来。对于小我乞贷给国度这事,放在后代天然是司空见惯,可放在这个期间,那是需求承担极大的风险的。以是这个期间即便再有钱的人,也根基是将钱藏在家中,很少有特大范围的投资,更不消说是借给官府了。而对于各地的官府来讲,也没有传闻能够先花去将来几年的钱,而去处理眼下困难的先例――即便是想,也没有人会先行借给它钱。
“这话与先贤那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倒是异曲同工,大人能有如此见地与派头,当真是江南百姓之幸、大宋朝庭之幸!”
八月二十这日,新任两浙路转运使唐恪、荆湖路转运使李纲到达杭州。他们之前本就在江南之地,但上任以后倒是先行去了各自辖区摸查一番,故而到达杭州的日子反而要比杨帆早晨一些。
比拟于此时职员冗余的其他衙门,杨帆的宣抚使司固然级别甚高,但大小官吏并不是很多。他此次宣抚江南两路,首要任务是筹集北伐之资,但详细的事情天然是由本地官府来完成,杨帆首要还是从中调和监督,故而这宣抚使司也用不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