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苏家[第2页/共2页]
“好了!去见见你母亲吧!”
苏峙皱皱眉头:“少去掺合这些商贾之事!哼,操纵灾情举高粮价,那些奸商也不怕折寿。”
“嗯,公事要紧……对了,现在宣州那边的灾情如何?朝庭的赈灾之粮可还充足?如果不敷的话,家中另有一些陈粮,再捐出去便是!”
“是!”苏成不敢再提此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峙这半年来的心中实在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受。当然,他想不到的是,这看似是福的情状,实在已经伏着庞大的祸害。
“这个不能用强,不然岂不是透露了我们。行动六组只能在那差役不知不觉的环境下获得手札内容。然后还要持续跟踪着这差役,看其究竟会将手札交给何人。”
所谓“不孝有三,有为为大”,固然苏峙育有一独子,但这独子却实在没有苏家历代长辈的读书天禀,从断了传承这个意义上讲,苏峙自发也没法面对本身的列祖列宗。
阳光照在园子的琉璃瓦之上,显得既绚丽又落寞。苏峙的书房内,苏成肃立在桌前。
“哦!这倒是有点难度,这帮小子不会搞砸吧?”
因为朝庭应对方腊的办法及时到时,江宁并未遭到此次兵乱的粉碎。而作为六朝古都,江宁不但经济繁华,并且文明发财。如此物华天宝、汗青悠长的处所,常常会沉淀下一些多朝世家、百年大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江宁固然不是当下大宋的政治中间,但也是卧虎藏龙,权贵云集。
“邓肃回宁阳了。不过他在临走之前,逼着魏斯年与他联名上报了宁阳的失粮之事。可惜,他们的签订的文书现在仍然没有收回去,不知明天这魏斯年会做如何措置。另有,先前他差人送出了一封信,这内里必定有题目!”
日头偏西,苏服从如他说的普通,急仓促地分开苏府。不过他去的方向并非南边的宣州,而是江宁府的十里秦淮之岸。
“现在也算是有了公职,该当恪失职守才对,你如何就平白无端地返来了?宣州方才靖平,难不保另有漏网的乱匪暗中窥测,这等时候你怎可擅离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