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人气[第1页/共3页]
“卑职见过太尉。”徐卫上前施礼道。内心非常奇特,这是出了甚么事,能让何步帅如此严峻?
赵桓听罢,既未见大怒,也不见忧愁,呆呆坐在龙案后,似已麻痹了。殿下众臣垂首不语,全部垂拱殿落针可闻,一片死寂。前次金军南侵撤兵以后,很多朝野之士就曾断言,短期以内金军必再复来。可上到天子,下到执宰,还是有很多民气存幸运。以为女真人已经得了很多好处,且自家局势也不稳定,再说了,女真人跟我们,又不像党项人那般,有百十年深仇大恨,何必如此?
世人皆惊,昂首视之,乃门下侍郎耿南仲是也。此人一向主张不要与女真对抗,此时说出这类话来,也没谁觉对劲外。赵桓听罢,半晌无语,很久方才叹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诸位爱卿还是快快拿出对策才是。”
赵桓无法地望着大臣们相互争论,对于这类环境,他非常无法。但耿南仲问李纲这句话却提示了他,这殿上不就有知兵之人么?何不问问他们定见?正要开口时,又听李纲言道:“我虽不知兵,朝廷岂无知兵之人?殿帅、骑帅、步帅都在殿中,如何不问?徐彰为西军老将,纵横疆场数十年,如何不问?且都城有一人,对宋金局势有深切见地,多次判定金军企图,无一错误。陛下,臣建议,立召此人进宫!”
不管君臣,此时俱各怀苦衷,俄然,一个声声响起:“陛下,若当初承诺金人前提,割让三镇,奉上银钱,何至有本日之祸?”
“李伯纪!你虽为次相,但本官提示你,说话重视分寸!”耿南仲一张风干果皮似的脸拧成一团。“你自发得忠君爱国,言必开战,看似为国,实为误国!金人扫灭契丹,权势如日中天,现在与之相争?若不一时勉强责备,又能如何?你开口杜口都言抗战,我问你一句,你可熟兵法,懂布阵?”
见徐卫沉默不语,何灌叹了一声,自顾言道:“但愿此次也能逢凶化吉。”说罢,也不与他多说,大步向外走去。徐卫立在原地,扭头向府里望了一眼,毕竟一咬牙,回身向外,疾步驰驱。出了何府,跨上那匹官家御赐,通体纯黑,极其神骏的战马,风驰而去。
赵桓听罢,当即问道:“爱卿所指,莫非徐卫?”
徐卫听了这话,暗吃一惊,速作筹办?莫非……
李纲深思之际,何灌已连咳数声提示他。待回过神来,耿南仲与唐恪正一唱一和,张嘴媾和,闭嘴割地,且美其名曰,权宜之计。
徐卫是如何样的人,殿上大臣有几民气里清楚。人家不过是个方才弱冠的年青人,组建乡军扫平匪患,出师勤王又在黄河决然挑起戍守任务,挡金军五天五夜!女真人连姚平仲都不知是何方崇高,却独独记着徐卫之名,何解?可朝廷对人徐卫多么不公?立得如此功绩,现在却只是个七品武职,固然官家又赐金带,又赏鱼袋,还给了个尚算贵重的“带御东西”头衔,可不给人实实在在的职位权力,意义在哪?如许的人才不让他罢休去干,到底何意?你耿南仲明天为达到媾和的目标,将一个晚生后辈贬得一钱不值,有需求如此么?
李纲没哑,只是一时没缓过神来。当初徐卫奉告他,金军八玄月必来,可八月不见动静,他还曾在徐卫面前开打趣地问其何解。现在想来,徐子昂对宋金局势的复苏熟谙,超越朝堂上统统执宰!
耿南仲当即接过话头:“除此以外,臣建议放还金使韩昉,命其上报金主,言明我朝媾和之诚意。”韩昉被奥妙抓捕,朝中重臣虽收到动静,但大多只知其被扣押,至于现在身在那边,信赖除赵桓李纲以外,殿上无人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