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宋阀》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道金牌[第1页/共2页]

徐彰何曾享用过如此殊荣,连称不敢,赵桓却摆手道:“朕已知徐卿抱病在身。”

自斡离不被困滑州后,都城已经消弭戒严,但心不足悸的百姓仍旧惶惑不安,城防士卒仍然保持高度防备。当城头上守卒瞥见有兵马自西而来时,当即上报,统兵官大为惊骇,命令筹办迎敌。

徐卫倒有些闹不明白了,既然你这么体贴西边战事,为何又心急火燎地召我们返来?

而时隔多年重新出山的徐彰明显不想让粘罕四肢健全地归去,在会同文武以及子侄筹议以后,决定趁金军半渡之际策动奇袭,让黄河成为女真人的恶梦。是以,一方面佯装清算军队,筹办向东京挨近。暗中却集结各军马队,遴选最为精锐的军队,最为善战的将领,筹办大干一场。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在徐彰身上再贴切不过,西军将帅们更是主动支撑,企图建立这盖世之功。

仲春初四,统统筹办已经完成,徐彰志在必得,只等金军大范围渡河。哪知人算不如天年,就在这一天,东京飞马传来一道金牌赦令,内容却让将帅们大吃一惊!官家命徐彰速率雄师班师回京!

“官家明诏,宣徐彰及各路帅臣进见。”这出来传诏的,跟徐卫算是熟人,内侍钱成。

徐彰为人本严厉,此时一张脸上不见涓滴神采。他至今仍在肉痛,本来是有机遇重创粘罕的,可惜,可叹啊……

其次,最要命的,便是现在士气降落。那徐卫两颗人头一送,军中谎言四起,有说二太子全军淹没,已经战死如此。特别是各级将领,大多心生退意,再加上耶律马五苦谏,粘罕考虑之下,决定撤兵。归正两河已下,东京迟早必克。

仲春初,标兵探报,金军一面四周征集船只,同时在河水浅处命士卒渡水而渡。大范围的撤退,当在半月以内产生。徐彰闻讯大喜,警告各部将领,此战务求大胜!

而徐卫则不动声色,猜想着赵桓的企图。父亲以及各路大帅方才进抵东京地界,官家派出内侍敏捷传诏入宫。有这么急?莫非是哪个王八蛋在赵桓眼进步了我们徐家谗言?与他有着一样的担忧,另有徐原徐胜。兄弟三个偶尔目光相接,却都是游离不定。

这眼看粘罕渡河期近,如果能够等闲撤兵?这类战机可遇而不成求,岂能白白华侈?大宋对武臣的节制极其严格,毫不会容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类环境,但徐彰仍旧非常踌躇。内心策画着粘罕渡河也就是这几天,拖个几天应当没有大题目。

可他想错了,次日金牌又至,赵桓在赦令中十万孔殷地召他回京。徐彰等将帅对金牌天然不陌生,可穿越者徐卫更不陌生。实在,后代中国人,又有哪个不晓得“十二道金牌”的典故?岳飞率军已经打到了间隔东京几十里的朱仙镇,眼看着就要光复故都,重收中原,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杭州,抱屈死在风波亭。

坐定以后,赵桓迫不及待地问道:“诸位爱卿,粘罕雄师现在那边?朕日前收成军报,徐卿说是已经与徐原构成前后夹攻之势?”

徐家父子叔侄都猜想得不错,粘罕的确是想罢兵北撤。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起首,如果要跟这河南境内的宋军开打,必定不会是一场顺风仗。巩县宋军的固执他已经见地过了,而西军势大,号称二十万,又堵了后路。如果非要打,他倒也要取胜的信心,可打胜了又如何?两路攻宋,并且东路景况不明,本身再勇也是孤入之师。

没等徐卫想个明白,第三道金牌又至。徐彰仰天长叹,身为武臣的他天然不敢违背朝廷号令,命令全军当即筹办班师入京。为防粘罕探了然本相掉头又来,他留下环庆帅王似故布疑兵,以震慑粘罕,本身则率四路西军以及徐原、徐胜、徐卫的军队连夜班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