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小蚂蚱[第1页/共2页]
一顶凉轿在府前停下,下来一人,便是离任的夏津知县黄潜善,承蒙蔡枢密汲引,召回都城,参与机枢,这是谢恩来了。给门人打赏以后,得以通报,未几时传出蔡枢密话来,请花厅奉茶。仆人一起前领,行至茶厅,喝着清茶,张目四顾。见这御赐宅子果是气度精美,那墙上挂的,莫非苏轼遗址?
黄潜善见他如此说,也不再多嘴,心说这回让徐卫捡了个便宜。被蔡枢密看上眼,今后的出息,怕是铁打金铸了。想到这点,内心不觉有些酸溜溜的,但转念一想,徐卫也就是个武夫罢了,年纪又小,经历还浅,本身多施点恩德,还怕他不昂首贴耳?俄然想光临行前,徐卫所托之事,说是乡勇营颇多难处,请上头考虑,是不是趁这个机遇给他说讨情?一番考虑后,还是算了,非亲非故,不过得了他些银子,何必这么卖力把他捧起来?
月明星稀,东京仍旧喧哗热烈,宣泽门内,有一处府第,其宏伟气度,不输三公之家。若问百姓,都言是小相国府。恰是公相蔡京宗子,同知枢密院事蔡攸的府邸,自与父亲闹翻后,蔡攸便进住这御赐的府第,恩宠日重。
黄潜善一听,徐卫的乡勇营固然挂名在大名府安抚使司,属三衙战役序列,可到底是乡兵性子,让大名安抚使下文嘉奖就行了,若非要凸起上头的正视,兵部行文已算是天大的脸面,何必让步帅府出面?一念至此,问道:“恩相,莫非过分?”
“对了,大名府阿谁小子叫甚么来着?”蔡攸俄然问道。
东京,为大宋都城,已历八代帝王,人丁一百五十余万,气势宏伟,范围弘大。其繁华,其富庶,足可令当世谛视,后代神驰。能够毫不谦善的说,此时的东京,是全部天下的中间!但这富庶繁华之都,此时却被北方的恶狼盯上,它流着涎水,已经弓起家子,随时都能够奋尽尽力扑将过来。将这运营数百年的繁华,撕咬得稀烂!
正看得出奇,便听轻咳一声,黄潜善起家肃立,口称:“门生黄潜善,见过恩相。”
嘿,这叫如何档子事?堂堂枢密院二把手,天下一百多万军队的心你不操,跟徐卫那几百土包子乡兵较甚么劲?不过,现在契丹人完整歇菜了,北边无战事,蔡枢密想弄出点政绩来,也只要在河北的贼寇身上作文章。招募乡勇抵抗贼寇这个战略是他提出来的,成了,不但没人再参他,官家那边也会圣心大悦。如果搅黄了,他那老子兄弟,新帐陈帐一起算,不参个夺官离职是不会干休的。本身既然入了他门下,休戚相干,荣辱与共,一条绳上两个蚂蚱,现在再拴上徐卫这个小蚂蚱,是得共同进退。
黄茂和是个明白人,所谓的朝廷大臣,也就是这位蔡枢密的老子蔡京和兄弟蔡条。不久前,蔡京再度为相,已近八十高龄,行动不便,目不能视,统统公事皆决于季子蔡条,还代他入朝奏事,面见帝君,每次上朝,侍从以下的人都打拱作揖,各式阿谀。身后跟着堂吏几十人,捧着文卷紧紧跟随,张扬放肆,不成一世。此次蔡攸畴火线败回,蔡京蔡条两父子狠恶进犯,指责他不晓军务,瞎参谋乱批示,乃至军前大败,让他非常头痛。
“那乡勇营朝廷尽管粮草军饷,徐卫怕是难处很多吧?”合法黄潜善打着小算盘时,蔡攸竟然主动过问起来。
蔡攸几次点头,茶也不喝了,说道:“嗯,我就喜好这类能办事又懂事的人。这两年算看清了,河北河东那块就是一帮子贼配军,呼喊得比谁都欢,打起仗来退得比谁都快,一群吃货!明日知会侍卫步军司行文,嘉奖徐卫一番,让他好好干,多剿贼寇,多传捷报,朝廷不会虐待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