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进京[第1页/共2页]
上得前去,这位军中元老大将体贴道:“身为将领,少不得要身先士卒,于箭矢枪林中冲锋陷阵,你身上铠甲如此陈腐不堪,如何能行?”
“少保另有何叮咛?”徐卫留步回身问道。
明天第一更!
种师道亦上马回礼,问道:“不知大人是?”
大宋靖康元年正月,金军东路军完颜斡离不所部打击黄河浮桥受阻,在宋军两路强援赶到的环境下,撤兵北归。京畿、两河制置使种师道动手安插河南河北防务以后,调派其弟,制置副使种师中坐镇滑州,本身则往东京朝见新君,随行职员中,徐卫鲜明在列。
目睹东都城在望,一行人催动战马,快速奔进。突见前头一处山岗后,一群百姓惶恐失措,仓促逃窜,若不是晓得金军已经撤兵,徐卫真要觉得女真人兵临城下了。定眼一看,那追在百姓背面的,不是金军,而是宋军。
李纲谦辞几句,目光扫过他身后一班战将,见个个武威不凡,欣喜道:“今种公来援,东京无忧矣。”自与吴敏逼宫,迫赵佶禅位以后,新君即位,他遭到重用,成为朝中主战派的代表。一时候,在朝野声望日隆。可他到底是个文官,接连听到兵败的动静,又得知金军已经逼近黄河,朝夕之间便会兵临城下,如何不急?盼星盼月总算把种师道盼来,又如何不喜?当下便领着一行人直入城内。
................
“本来是李伯纪,久仰久仰。”种师道官拜节度使,从二品大员,却对这位品级比本身低的文官非常客气,可见文武官员的不同。
种师道表白身份,城头士卒欢声四起。只因金军南侵以来,所向披靡,东京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不管百姓兵士,均是惶惑不成整天,日夜盼望勇猛善战的种公西军。
半晌以后,种师道才回顾对同业的姚平仲说道:“天子脚下岂能如此胡为?”姚平仲打马前行,喝止乱军。及至东都城下,只见连营数十里,各地赶到的勤王之师将京师围得铁桶普通。再看那东都城,城门紧闭,城头上也是防备森严。执枪披甲,手持弓弩的士卒严阵以待,如临大敌。
“你父所赠?莫非是……”当年本身的伯父种谔就因为徐彰为悍将,经常冲阵于乱军当中而亲解所穿铠甲赠之。既然他当作传家宝给了儿子,想必这副铠甲便是伯父当年统统。
徐卫不由想起《水浒传》中阿谁没法无天,暴戾成性的阮小五,在劫生辰纲时所唱“苛吏脏官都杀尽,忠心酬谢赵官家”。在浅显百姓看来,朝纲废弛,民不聊生,都是奸臣的错,和天子无关,最多也是个受奸臣蒙蔽。他们那里晓得,明天所受的痛苦,与赵官家脱不了干系。
正月二十一这天,一行人进入东京地界。高傲宋建国百余年来,东京地区能够向来没有如此“热烈”过,入目尽是流民士卒,漫山遍野,难以计数。战端一开,各府州县都率军赶来勤王,河北百姓也拖家带口,会聚东京。可士卒们另有虎帐可供居住,而避祸的百姓却只能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幕天席地。一起过来,见百姓忍饥挨饿,惨状触目惊心,却未见朝廷布施。纵使如此,他们也不肯去投他处,只因这东京不但稀有十万王师,另有赵官家,这让百姓们内心很结壮。
一席长谈,直到傍晚时分两人才关上话匣子,种师道实在嘉奖鼓励了徐卫一番,叮嘱他国难当头,当思尽忠报国,不成懒惰后,才让其拜别。可方走到帐帘处,他俄然瞥见徐卫身上所穿铠甲非常陈腐,遍及划痕,遂叫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