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媒婆[第2页/共3页]
苏氏带着两个女儿告别时天已黑透,虽在丁家连口水都未能沾唇。辞过了一再相留的苏姑奶奶上了马车,苏氏非常信心的对贞媛言道:“现在有了你们这姑姥姥,那边还用愁甚么婚事?尚书家的公子,侍郎家的少爷,都须得你来遴选着想嫁才嫁。”
苏姑奶奶嫁的丈夫姓丁,早已故去。现在跟儿子媳妇同住在这小院里。她已颠末端古稀之年,瘦的脱了形样,虽白发苍苍提及话来倒是中气实足。那丁大郎与自家媳妇因是年下,带着孩子亦去走亲戚串流派了,是以只要苏姑奶奶一人在家中。她忙出忙进端了些大过年时筹办的油果子干果等物,便筹措着执意要作顿饭。苏氏看她裙下裤管里伶伶仃仃两只细脚忙出忙进,眼看就要断掉似的,忙拖住了道:“姑奶奶,侄女此番来,并不为要用饭久坐,而是有桩难事有求于你。”
因前几日在丁家聘请过苏姑奶奶过装裱铺作客,苏氏便计议要将新赁的那后院小楼趁着过年打扫收理一番,也贴好墙纸摆好家饰妆出一间房来,好叫苏姑奶奶来时有个接待的处所。初六这日她才下楼来要寻贞书与宋世嵘筹议此事,就见贞书与宋世嵘,赵和几个坐在一楼内间的大案前,比比划画着甚么东西。
苏氏最不缺的就是衣服,又头上金钗螺钿,点翠凤钗,贞媛与贞怡两个亦是穿戴出风毛领的长棉袄,虽不算一等的繁华模样,看着也是殷实人家的女儿。这苏姑奶奶前后打量了一番,见是两个欲待说亲的好苗子,内心喜的甚么一样,忙让了苏氏几个进门。
苏氏也是大喜道:“如此就有劳于你,只是你不知,我命不好,生了一串子的女人,这是头一个,上面另有两个未带了来。虽说面貌不似她们姐姐,但还是百里挑一的好边幅。”
贞书道:“娘,那一楼今后要作陈物裱画的处所,不挪畴昔如何作工?”
她脑海中仍响着那夜劈过房屋的那道闪电惊雷,苦于没法挥去。
苏氏执意谦让,那苏姑奶奶才接了,因其知苏氏嫁的是宋府二房庶子,又拉着苏氏讲了很多北顺侯府章氏与宋府二女人贞玉婆媳之间的龃龉并那侯府五公子与贞玉两口儿之间的伉俪私事。若不是苏氏看着两个未嫁女儿再旁怕听了不雅,只怕苏姑奶奶能从天亮说到入夜再说到天亮去。
贞玉这条路虽走不通了,苏氏却发明了一条新路。本来她幼时也长在京中,是个豪门小户之女,因父母早丧又哥嫂无良,幼时也曾发狠要嫁个好人家。宋府提亲无疑是天降的大喜,谁知嫁畴昔才过了两年好日子,宋工正一死钟氏便筹措着分了家,将她发派到了徽县去。她六亲无靠丈无软弱,这些年过的非常憋屈,与哥哥也几近断了来往,是已娘家算是已无支属。自这回回京以后,她闲来成日逛着东市几座银楼绸缎庄,裁缝铺。
苏氏揽了贞怡过来道:“我的儿,俗话说阴阳先生家里鬼上墙,木工家里偏橼房,她即做了这个谋生,也只能混个润口茶罢了。你见那边有媒婆发财致富的?”
忽又想起他说:“我这些年过的荒唐,惹的天怒人怨。虽自已内心也晓得不对,怎奈放浪惯了赋性难移,到现在孑然一身仓促落迫,也皆是我本身的不好。前番拿谎话骗你,更是错中之错,但我是至心实意爱你,这份心彼苍为证,日月为鉴,我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