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赵官家的父慈子孝[第3页/共3页]
“不但是文学,另有衣食住行,我们吃的菜肴,用的瓷器,我们的衣服,住的房舍……随便拿出一样东西,不但是四周的蛮夷羡慕,就连千百年后,也有无数人羡慕……对于这一点朕坚信不疑。”
身在朝廷,既要从命官家,又要给上面人做主,没有这个本事,天然没人会捧着你,上面人不共同,就算官家赏识,一样撑不住,毕竟他们是朝臣,不是没了根的寺人!
除非赵鼎想遗臭万年,不然他是绝对不能自抽老脸。
赵官家直接走到了中间,拿起了一把带靠背的椅子,送到了赵佶的面前。
“一个国度,最早也处理的是安然题目,是保存。谁能给我们安然,是品德文章吗?或许吧,不过朕感觉,一个国度最核心的,是武力,是那些英勇作战,所向披靡的将士。”
赵鼎老脸通红,谁夸青楼都行唯独他这个辅弼不可!
这位如何出来了?
面对赵桓这类一上来就放大招的,朝臣们脑袋都大了。
这话仿佛给赵宋找到了台阶,有很多人几次点头。
赵桓一笑,“到底是辅弼,就是会说话,可有句话也要讲明白,甚么是糟粕,甚么是精华……标准在那里……彼之砒霜,我之蜜糖。不说别的,朕在东京梦华录内里,就看到了很多汴河风景的描述。说来讲去,都躲不着花枝招展的青楼名妓,风骚嘉话。”
“赵相公,你感觉汴河的青楼,也是精华吗?”
“官家,天然利国利民的才是精华,只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不好一篙子戳翻一船人……”
不得不说,赵佶的这几句话,的确是一锤定音,由他说出,真的是再得当不过了。
“鱼和熊掌,不成兼得,东京一梦,也该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