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苏学士的两张脸[第3页/共3页]
虞允文闷头无言,他说的都是实话……要晓得他可下过苦工夫,研讨东坡先生的,如何还不让人说实话了……
赵桓深吸口气,从辩论的内容来看,的确是闲得慌……但是古往今来,比这个无聊的辩论,另有的是,乃至不但是辩论,打了上千年的,也不是没有。
既是本身的老乡前辈,又有那么大的名誉,该如何做,仿佛一目了然了。
虞允文进京以后,不声不响,先找个了浅显的堆栈住下,随后又去各地的茶馆酒馆,探听动静,看看有甚么群情,能不能嗅到风向,预估一下科举的走向……
“正因为如此,你才要真的弄明白了……这是个最紧急的时候,你想清楚了,看明白了,乃至今后能帮到你爹,晓得吗?”
但是到了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又说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明显,现在大苏所说的众心仅限于士绅官吏、豪强地主,起码也是士林世人,并不包含浅显百姓,不然大苏也不会攻讦王安石,说他坏祖宗之法。
并且留在家中,还能孝养双亲,其乐融融,有甚么不好啊!
很快,就有旧党中人站出来,炮轰小儿无知,乱国奸佞,都是新党,旧党诸君子才是保卫了大宋底子,靖康之耻的祸首祸首是蔡京,而蔡京世人是新党门下!
苏轼在嘉佑制策当中,提出当代有三患终莫能去……他针锋相对,提出求强兵,求丰财,求泽吏。
不得不说,这个角度的确别致……只是有人看不下去,他们感觉把苏轼抬到了这么高,实在是过分度了。
“嗯,那你说彼时的大宋需求窜改吗?”
赵桓咧嘴一笑,“是啊,你都能想清楚的事情,那里有甚么庞大的?”
“哦!”岳云游移道:“那,那为甚么他又跟王舒王成为了新旧两派?”
“岳云,你说让他们直接来一场大辩论,会如何样?”
赵桓戳着岳云的小脑袋,意味深长道:“以是说啊,决定人们行动的,不是脑袋,而是屁股!屁股坐在哪边,天然会向着哪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