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彻底乱了[第1页/共3页]
察哥也无法,只能去见李乾顺,想要说说……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或许不好,可修寺庙是祈福护国的功德情,如何能停下来?
李乾顺返回以后,把兄弟晋王察哥叫来,老哥俩大眼瞪小眼。
“王爷,你可要跟陛下讲,那些乱民胡作非为,但是会触怒佛爷的,万一菩萨不保佑明白高国,岂不是要出大事了!”
局势就是如此,赵桓也没骗他,回顾几十年的帝王生涯,李乾顺真的不算顺,他三岁即位,不出不测,碰到了西夏传统戏码,太后临朝,他就是个傀儡。
察哥沉吟了半晌,苦笑道:“陛下,明白高国自从立国以来,何尝不是不时有亡国之危,可百来年耸峙不倒,冥冥当中,自有庇护。只要陛下能奋发精力,兴利除弊,明白高国复兴可期,没甚么好怕的!”
薛元礼可不是平常臣子,他曾经帮着李乾顺斗倒后党,算是西夏文官的魁首级人物,怕李乾顺都不敢驳斥薛元礼的建议,还要夸奖他老诚谋国,乃至还留下来用膳。
他的大臣们分歧以为,横山诸部帮着大宋作战的很多,都是一帮吃里扒外的东西,一点也不成靠。
李乾顺略沉吟,便点头道:“你尽管去吧,朕给你撑腰!有我们兄弟在,明白高国乱不了!”
察哥一贯服从兄长的,立即承诺。
而就在这一番乱局当中,萧合达俄然带领身边两百个多个契丹兵,舍弃官职,去投奔大石。
并且提出了本身的鼎新变法建议: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孔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成以立教养也。
西夏的积弊也是他弄出来的,乃至没法推给别人背锅。
这一次他们上书,清楚是想要趁乱扩权,并且说甚么裁汰僧尼,大兴儒学,说白了就是向大宋输诚,他们想要当大宋的喽啰!
至于金国,那就更不消说了。
李乾顺无法苦笑,“或许有吧,只是他此人的确有些过人之处……禅位的事情我是不会考虑的,可眼下明白高国的确处在危急当中,必必要振抖擞来,不然就有灭国之患!”
这一起上,民夫的血肉,留下了暗红的陈迹……转头工地,鲜血流干,皮肉磨光,骨头暴露,内脏都破坏流出……这些监工还不罢休,把尸身挂起来,试图恐吓民夫……按理说屡试不爽的手腕,应当足以压抑民气了。
嵬名陈规是宗室将领,他现在跳出来,主张限定佛门,给狼籍的局势投下了一颗震转动。
晋王妃哭哭啼啼,要求察哥。
恰幸亏曲端烧毁承天寺以后,竟然另有人打侧重修寺庙的借口,大肆敛财,征调民夫,哪怕到了寒冬腊月,工地上都舍不得歇息。
那段时候又赶上大宋主动开边,五路伐夏,年幼的李乾顺几次面对亡国绝境……好轻易熬了过来,也斗倒了太后,把握了大权。
那些衣衫褴褛的老百姓,手脚之上,尽是冻疮,皮肤青黑,腐败流脓……衣不遮体,食不充饥,却要穷尽统统,修建一座豪华非常的寺庙,用来供奉号称慈悲的佛菩萨……这事情本身就很魔幻。
赵宋国势固然不如之前,但以赵桓的用兵之才,绝对超越了历代天子……这倒不是说赵桓程度多高,而是他只要能集合兵力,不玩五路进军,集合事权,别搞文官领兵,寺人监军,就已经超越了赵匡胤以外的统统赵宋天子。
可好日子没过量久,金国崛起,西夏的大背景辽国几年之间就垮了,随后又被卷入了宋金的战役。
可即便如此,察哥的路程也被迟延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