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亲征[第1页/共4页]
为将不贪不占,兵士如数获得田亩,第一步顺利走出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在授田中,是豪强添乱,就措置豪强,是军中有人巧取豪夺,兼并地盘,也不消客气。
辅弼李纲、兵部尚书张叔夜、平章军国重事吴敏、同时另有提督皇城司高俅。除了他们以外,就是吕颐浩、李孝忠、李若水了。
李若水也傻了,王禀去不了,姚古也不可。
张叔夜调刘锜入京东,赵桓非常附和,刘锜的才气,对于土贼是半点问起没有,并且他束缚部下严格,秋毫无犯,不至于激起更大的乱子,哪怕是韩世忠,赵桓都有点担忧。
张叔夜复又道:“当下御营岳飞部,是不管如何也动不了的。不然黄河一线流派敞开,又要重蹈复辙哩。”
谁最合适?
张叔夜怕是承担不下来这个重担。
“实不相瞒,我过来是想瞧瞧,官家成心让老将军领兵对于西贼,现在看起来,怕是不可了。”李若水又道:“点检相公,您看副都点检姚古姚将军如何?”
一名官家,一名辅弼,毕竟他们才是终究定夺的人。
如果再把御营调畴昔,别说联手抗敌,先来个比武夺帅,本身人就乱起来了。
张叔夜见礼道:“官家,此战非王总管不成!”
岳飞、刘锜、韩世忠,三大悍将,三支最强的兵马,全都动不了。
“鹏举,你如何看曲端的札子?”
岳飞就不消说了,韩世忠也是在西军打了半辈子酱油,刘锜也不过是刘仲武的儿子罢了。
韩世忠作为赵桓麾下第一悍将,天然首当其冲,政事堂的算盘很明白,他们要把韩世忠的兵马当作绝对主力,说得再直白一点,就算别人都输了,金兵再度围困开封,有韩世忠坐镇,大宋也不至于亡国,这是最后的但愿。
归正有岳飞这个榜样在前面顶着,也不消惊骇政策会被完整颠覆。
轻贱!
李纲说到这里,把目光落向了赵桓。
恰好为了驻守太原,老将军日夜巡城,受了风寒,彼时大战临头,也得空医治,只能拖着。谁知越拖越严峻,特别是战事结束以后,人竟然垮了,双腿没法走路。
沉默半晌,张叔夜躬身抱拳,“官家,老臣觉得西夏的情势对大宋倒霉,能不打,还是不要打。”
赵桓肝火冲冲,仿佛将西夏和大金相提并论。
从某个角度来讲,能有岳飞如许的军中榜样,绝对算是赵桓的荣幸。
赵桓略思考一下,王禀的资格够了,并且又在太原驻守一百天,威震天下,除了年纪略微大一点,别的的确无可抉剔。
如此捉襟见肘的兵力,硬是出兵,打胜还好,可如果打败了,结果不堪假想。
大宋朝还剩下谁了啊?
王禀强作欢颜,“李学士,老夫怠慢了。”
吕颐浩用力点头,“的确如此。”
赵桓扫视统统人,“明天不管如何,要选出小我来。如果你们实在是想不到,那朕说一小我,你们看如何?”
“趁火打劫,本就是他们的惯用伎俩,先给他们点便宜,等朕灭了金贼,转头再跟西贼算账!”
两位大臣,定见相左,这时候吕颐浩开口了,“官家,臣有个判定,西贼犯境,应当是受了金人勒迫,顾忌金人气力。可从西夏本心来讲,他们甘愿跟大宋做邻居,也不肯意跟金人打交道。”
京东方向早就因为梁山叛逆,弄得一地鸡毛,直到现在也没有涓滴好转的迹象,金人趁虚而入是完整有能够的。
大师连续群情了三天,乃至有人都说要不在文官当中选一个吧,比如刘韐,或者干脆让陕西制置使王庶卖力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