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司礼掌印太监[第1页/共2页]
官方角度说,这位是比二叔魏忠贤还要高一级的存在。
而,二叔只是司礼秉笔兼提督东厂寺人。
内里骑马的两个锦衣卫都是小旗,一个叫田刚,万历十八年生人,一个叫李维,万历十六年生人,二人都是世袭的锦衣卫。
这倒不是魏良臣不想和这个二叔的左膀交换,而是对方仿佛被交代过,守口如瓶,甚么也不流露给他。
李永贞还好,对二叔真的是虔诚一片,至死不渝,以是读奏疏的时候先是本来照读,然后二叔有甚么不懂的问他,他才会解答。二叔不问,他毫不会自作主张解读。
司礼监中,除掌印寺人、秉笔寺人、随堂寺人以外,另有一个提督寺人的存在。
王体乾何人?
提及来,王体乾和贵妃娘娘还是老乡,他家是昌平的,贵妃娘娘则是大兴的。也难说,他此次出京公差是不是也得益这老乡的身份。
田刚就是阿谁没跟王体乾去摘梨的锦衣卫,人长的倒也周正,只是倒是出了名的心黑。但除此以外,这田刚倒也有勇,曾帮手五城兵马司抓了两个江洋悍贼,那次,健壮的叫对方砍了两刀,都是砍在关键。就这,都咬牙死撑,胜利将这敌手拖了下来,被赶来的五城兵马司兵丁活捉,厥后都叫绑了菜市口过了刀。而他身上则留下了两道长长的刀疤,跟大蜈蚣似的,脱掉衣服能吓哭小孩子。
这件事,另有个故事,说是王体乾接任王安出任司礼掌印寺人后,按司礼监排名,他这掌印寺人必定位在提督东厂的二叔头上。但是王体乾却要求司礼监及文书房的统统奏单上,都将本身的名字排在二叔之下,如此一来,二叔对他自是一无所忌,非常信重。
这强势不是表示在身份上,而是表示在知识上。某种程度上,王体乾恐怕对二叔这个不识字的九千岁还是有些看不起的。
二叔死了,李永贞死了,客氏也死了,甚么好事也没做过的大哥良卿也死了,王体乾却安然无恙的活着。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王体乾绝对是二叔的铁杆之一,对于东林党他冲锋陷阵,着力甚大,是公认的阉党中坚之一。但是,就这么一名阉党中坚骨干,崇祯下台后却只定了逆案七等(共八等),罪名也只是谄附推戴,轻的不能再轻。
良臣都看不畴昔了,田刚倒是无所谓。
王主薄一行半道折回了县城,王体乾带着魏良臣持续北上。这一起,两边几近没有任何交换。
这位提督寺人自成化朝今后便不再有人出任,但职务倒是一向存在。按内廷的端方,司礼提督寺人才是内廷的最高首级,任何低于他的人见面以后都要跪下叩首,口称下属。不过也正因为司礼提督寺人位置太高,以是垂垂的便成了虚设,成化朝以来,已是无人再出任过。取而代之的是司礼掌印寺人成为内廷第一人。
此次进京可不是车马行的大马车,人多车慢,仅用七天,就到了通州。
这是一件很没事理的事,良臣的解读是这位掌印寺人在天启病死那天,在信王即将成为大明天子那天,对二叔已然生了叛心,成了崇祯的内应。不然没体例解释厥后的统统。
但是,轨制是轨制,永久都不会一成稳定。这一点正如端方是死的,人是活的普通,内廷的最高首级并不必然就是最得天子宠任的。最得天子宠任的那位,才是内廷最有权势之人。
良臣记得,史乘说因为二叔不识字,以是看不懂内阁的票拟,也没法看懂外朝的奏疏上说的是啥,因而每当这个时候,王体乾和李永贞二人就会读给二叔听,然后由二人改票,再由二叔奏请御笔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