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钗头凤[第1页/共3页]
待世人坐定后,小寺人又说“此次长安雅集纪大学士感我朝文华盖世,乃设最后一题,此卷轴上的画,请诸位即兴赋诗一首,一炷香内得出佳作者为胜!”说罢将手中卷轴轻展,数十盏烛火映照之下明如白天,确是一幅人物画。
秦水墨却顾不得看别的,取过纸笔,挽袖低眉,瞬息之间便已写成,恰是一首“钗头凤”,寥寥数十字写的工致,“红酥手、黄滕酒,满城秋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抱恨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情面恶,雨送傍晚花易落。晨风干、泪痕残。欲笺苦衷,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请归德将军府秦燕儿上前听赏!”执事寺人高叫。
德妃眼中望着张玉若与宁王靖王,心下暗叹,正要说话,却听执事寺人上前道:“娘娘,纪大学士另有评判。”德妃点点头。
“求各位天孙公子犒赏,玉若倒是不敢。只是听闻宁王殿下随身带的墨冰玉璃瓶有悠长保持瓶中香气的服从,玉若大胆想以御赐清冷珠作为回赠,不知宁王殿下可舍得割爱?”张玉若如带雨梨花般袅娜的身姿向宁王遥遥一拜,当真鲜艳娇媚,赛过了一池秋荷。
待走到执事寺人与诸位娘娘面前,还不见任何人提出贰言,秦水墨只得俯身拜下。
世人目睹这画,没有任何落款题记,人未深,景未满,以画为题当真是难极了,无处下笔。只要德妃望着这画,眼中波光悠悠明灭。
秦水墨伸手拉一把棘默连的袖子,恐怕这愣头青惹出甚么事端,朗声说道:“诗词之道,本就是见心见性,明悟本身之道。虽夺不得六合造化,却也是质本天成,妙手偶得,正所谓书到此生读已迟,倘若用来争锋斗狠,本就落了下乘。”
“不当,不当,方才你做状元时,不也是凭着一首诗便得了三件犒赏?如何我世子妃得了第一你便不平?真是民气阿谁甚么吞象,还甚么都城第一才女,头发长,见地不长啊!”棘默连阴阳怪气调侃的张玉若神采都白了。
一旁棘默连却钻了出来,如一道屏风挡在秦水墨与尹南殇中间,英挺的眉毛冲着尹南殇一扬道:“喂!我云海国世子妃用得着你打赏?我天目山脉的宝石都用来铺路了!”
一旁早有人将四首诗朗声念出,世人皆在感慨令纪大学士没法评判的佳作公然写得玉为骨,月为魂,干净不似人间,高洁不成侵犯。
“如此犒赏,倒是奇了,可惜我那瓶儿丢了,要不然也不至于拔了头筹却白手而回。”尹南殇笑道,世人方觉一颗心跌宕起伏此时才得和缓。
小寺人走的急了些,额头上排泄点精密的汗珠。与德妃私语几句后,徐行上前,望了一眼世人,轻声缓说,声音不大,却满座皆闻:“请世人落座!”
秦水墨看一眼尹南殇,还是那般清风霁月,风骚天成,仿佛未受王兄半点影响。
“玉若不平!”张玉若瞧着宁王尹南殇,秀眉一扬,“倘如果有人代笔提早筹办也未可知!”
秦水墨听得这话,确是一笑:“或许画的仆人也想晓得这幅画是甚么意义呢?”
秦水墨摸摸袖中那小黑瓶,莫非这就是那墨冰玉璃瓶?
场中世人无不目瞪口呆,想来张玉若竟是对宁王情根深种,不吝获咎靖王。只是京中无人不知宁王风骚,想不到这目空统统的都城第一才女竟认准了风骚王爷,倒真是无可何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