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89章 淹水 叶榆河 夷水 油水 澧水 沅水 泿水(1)[第3页/共4页]

人往乞者,神许,则风吹别分,随偃而输,不得过越,不偃而输,辄凶。往观者去时特平,暨处天然恭肃矣。

北二水:左水东北迳望海县南,建武十九年,马援征徵侧置,又东迳龙渊县北,又东合南水。水自{米尼}泠县东,迳封溪县北。《交州外域记》曰:交阯昔未有郡县之时,地盘有雒田。其田从潮流高低,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神人,名皋通,下帮手,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南越王知不成战,卻军住武宁县。按《晋太康记》县属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阳王,称臣事之。安阳王不知通神人,遇之无道,通便去,语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阳王有女名曰眉珠,见始端方,珠与始交通。始问珠,令取父弩视之。始见弩,便盗以锯截弩讫,便逃归报越王。南越进兵攻之,安阳王发弩,弩折,遂败。安阳王下船,迳出于海。今平道县后王宫城见有故处。

又东过姑复县南,东入于若水。

人面,头颜端方,善与人言,音声郦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

东南至晴蛉县。

夷水出巴郡鱼复县江。

过不韦县。

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是以法孝直有言:鱼复捍关,临江据水,实益州祸福之门。夷水又东迳建平沙渠县,县有巫城,水南岸山道五百里,其水历县东出焉。

叶榆水自邪龙县东南,迳秦臧县,南与濮水同注滇池泽于连然双柏县也。榆水自泽,又东北迳滇池县南,又东迳同并县南,又东迳漏江县,伏流山下,复出蝮口,谓之漏江。左思《蜀都赋》曰:漏江洑流溃其阿,汨若汤谷之杨涛,沛若蒙氾之涌波。诸葛亮之平南中也,战因而水之南。榆水又迳贲古县北,东与盘江合。盘水出律高县东南盘町山东迳梁水郡北,贲古县南,水广百馀步,深处十丈,甚有瘴气。朱裒之反,李恢追至盘江者也。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上言:从{米尼}泠同贲古,击益州。臣所将骆越万馀人,便习战役者二千兵以上,弦毒矢利,以数发,矢注如雨,所中辄死。愚以行兵,此道最便。盖承藉水利,用为神捷也。盘水又东迳汉兴县。山溪当中,多生邛竹,桄榔树,树出面,而夷人资以自给。故《蜀都赋》曰:邛竹缘岭;又曰:有桄榔。盘水北入榆水,诸葛亮入南,战于盘东是也。

丹水又东北流,两岸石上有虎迹甚多,或深或浅,皆悉成绩天然,咸非野生。丹水又北注于夷水,水色清澈,与大溪同。夷水又东北迳夷道县北而东注。

夷水又东迳佷山县故城南,县即山名也。孟康曰:音恒。出药草恒山。当代以银为音也。旧武陵之属县。南一里即清江东注矣。南对长杨溪。溪水西南潜穴,穴在射堂村东六七里,谷中有石穴,清泉濆流,三十许步复入穴,即长杨之源也。水中有神鱼,大者二尺,小者一尺。住民垂钓,先陈所须多少,拜而请之,拜讫,投钓饵。得鱼过数者,水辄波涌,暴风卒起,树木摧折。水侧生异花,路人欲摘者,皆抢先请,不得辄取。水源东北之风井,山回曲有异势,穴口大如盆,袁山松云: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春秋分则静。余往观之,当时四月中,去穴数丈,斯须寒栗,言至六月中,尤不成当。往人有冬过者,置笠穴中,风吸之。经日还涉杨溪,得其笠,则知潜通矣。其水重源显发,北流注于夷水。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纵暑伏之辰,尚无能澡其津流也。县北十馀里有神穴,平居无水,时有渴者,诚启请乞,辄得水。或戏求者,水终不出。县东十许里至平乐村,又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潜龙,每至大旱,平乐附近村居,辇草秽著穴中。龙怒,斯须水出,荡其草秽,傍侧之田,皆得灌溉。从平乐逆流五六里,东亭村北,山甚高大,上合下空,空窍东西广二丈许,高起如屋。中有石床,甚清算,傍生野韭。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