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浒有天庭》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六零六章 荆蜀归汉,天下一统 上[第2页/共2页]

汉灵帝做梦都没有想到,黄巾叛逆没有做到的事情——摧毁汉朝基业,却被一个汉室宗亲做到了。

当然此汉非彼汉,这是刘备打的大汉名号,而李陵要做的是将荆蜀收归当今大汉朝手中,进而实现天下一统,汉朝复兴,并且是按照后代经历,肃除各种弊端的大答复。

这地盘可不小,即便熟谙三国的人也能够不晓得它的边境超出现在的中国。

在汉灵帝期间,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陵夷的状况,甚为担忧。他重视到,在安定黄巾叛逆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处所军政大权,在必然程度上架空了朝廷,如何办呢?

188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乃至离叛。可选清名重臣觉得牧伯,镇安方夏。”

但是,再长的国运,也有闭幕的时候。到了汉灵帝期间,汉朝因为寺人和外戚争权夺利,加上天子本人骄奢淫逸,乃至公开买官卖官,导致国力弱败、危急四伏。产生于184年的黄巾叛逆,更是给了汉朝沉重的打击。

由此能够看出刘焉的不臣之心,不是昭然若揭而是明目张胆。并且就是这家伙,是弄得大汉朝天下大乱的始作俑者。

就连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刘焉本人,也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当时,他自告奋勇充当交州牧。走到半路上时,听到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内心一股激灵,顿时向朝廷打陈述,申请去做益州牧。成果朝廷照准,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为阳城侯。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正如侍中董扶所预言,益州公然有了天子之气。只不过,这天子不是刘焉,也不是刘璋,而是外来的刘备——假定刘焉地下得知,该作何感触?

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剥削,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获得一安身立命之所,盘据一方。因而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去益州整饬吏治。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