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第2页/共3页]
归去后,他对自家兄弟夸奖道:“二郎,你可真出息了!不但本身成了家大业大的一方魁首,还让那么多耕户过上了好日子!”
武松胸有成竹:“宋江之前冲州撞府劫来的粮食,以及柴大官人带来的粮食,起码也够梁山支撑个三四年,这段时候内,我必然会为大师处理粮食出产题目。”
李云等人严格遵循寨主的指令行事,对小客和牛客收取了最低的租赋。
这个是非倒置的社会啊!
杨志的门徒飞龙虎扈成,之前也出海做过海贸,熟谙各地风土情面,对各地特产,物价更是了如指掌,是此行的最好接惹人。
官府剥削,地主剥削,老百姓被这两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哪知到最后真正肯对百姓好的,竟然是人家梁山老迈!
小客普通家里特别贫寒,穷的连牛都买不起,只能靠双手在土里刨食吃。这类人租地时,还得顺道租地主的牛,而地主收租的时候,会收掉七八成的租子!偶有几个仁慈点的地主,起码也会收你个六七成。
之前耽罗岛自成一国,现在被高丽国征服,成了它的附庸。
武大郎用力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笑道:“一会我就给爹娘烧纸去,我要奉告他们……我弟弟做的事,比天子还巨大!”
这些天梁隐士众在这几处大庄园干的热火朝天,引来无数看热烈的村民前来围观。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武松接任梁盗窟主之位后,也做了三件大事。
武大郎一脸欣喜的走了。
本来北宋期间,那些租种地主地盘的佃农分为两类,一类为小客,一类为牛客。
也就是说,小客即便一年到头起早贪黑的劳作,累到吐血仍然过的很宽裕。
之以是没有全免掉,是因为梁山那么多张嘴也要用饭!梁山现在还没有才气做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境地!武松在施惠于民的同时,也要包管梁山军的军粮用度。
寨主既然发了话,世人还能说甚么?只好拱手遵令。
只收三成租,梁山四周的老百姓已经很满足了,他们无不欢乐鼓励!
海面上野水漫漫,海天相接,一起并无隔绝。武松凝睇火线,但见白望翻空,寒烟漠漠,雾气满盈,不辩东西。
混江龙李俊之前贩过私盐,海里来海里去,晓得很多个海岛的位置,是此行最好的领导。
看官,你可知耽罗岛在何地?
八百里水泊梁山,不管是王伦期间,晁盖期间,宋江架空期间,还是武松期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老迈说的话便是圣旨,别的人只能提建议,但没有辩驳的资格。
武大郎和众头领一起下山走了一遭,看到在梁山地步上辛苦耕耘的百姓们,脸上都暴露满足的笑意,心中那股高傲感油但是出。
这艘大船自从孟康这位天下第一造船大师上了梁山后,便动手打造了,晁盖、宋江都没机遇乘坐,直到武松成了寨主后,才打造结束。
神医安道全,一糊口人无数,可谓杏林俊彦。
看着大哥每天吃的好,喝的好,本身作为弟弟,由衷的替他感到高兴。
这些人在大宋活不下去,只能被逼上梁山,真是够讽刺。
牛客略微比小客好点有限。牛客本身有牛,日子要比小客敷裕些。因为不必租地主家的牛,以是地主只收他们五成地租,他们的日子也就勉强还能过下去,家里人丁少的话,省着点吃,裹腹还是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