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浒大寨主》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二章威名赫赫种家军[第1页/共2页]

种家将是北宋中前期在抵抗西夏、金人的侵犯战役中崛起的名将世家,前仆后继,满门忠烈,世人称之为“山西名将”。

种世衡有八个儿子,第二代种家姑息是种诂、种诊、种谔三人,世称“三种”,均为宋朝大将,很有军功。种谔曾以计迫降西夏名将嵬名山,得民一万五千户,降兵万人。又以鄜延经略安抚副使,节制诸将于米脂城外无定川大败西夏军八万,斩首八千级,活捉西夏大将七人,俘获兵士、物质无数,打出了“种家军”的威名。种谊是种世衡的小儿子,好读书,治军严。用兵谨慎,临阵对敌无掌控不战。一次西夏军队进犯延安,种谊统兵出战,敌闻风而逃。本地人说:“得种谊,胜精兵二十万”。(林元帅才抵得上三个师吧!)

种师道固然位高权重,却夷易近人,起家扶起王伦和王进,然后说道:“老朽多谢两位相救家人之情!”

种浩平时跟从种师道学习兵法战册,老是力不从心,学的一知半解。现在听了王进的口诀,只感觉醍醐灌顶。好些之前不明白的事情,都在脑海中清楚起来。

王进原本来投种师道,还想着走他麾下偏将的门路。没想援救下了种浩,本日直访问到了种师道本人。禁止住本身心中的冲动,王进缓缓答道:“小人觉得勇不敷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今之用兵者皆曰‘吾力足以冠全军’,然未战无必然之画,已战无可成之功。是以上兵伐谋,次兵伐交。”

当天夜晚王伦一行和种浩便入了延安府,因为这场变故,又有女眷在旁,种浩不好相邀王伦等人入府。种浩便安排了一个没有受伤的种家将送王伦等找一家堆栈安息,本身则先去找父亲种师道汇报。这路上种浩也传闻了王出去延安府的目标,又见了王进的技艺了得,拍着胸脯包管替王进举荐种师道。

种师道则是第三代种家将,少时跟从大儒张载肄业,做过推官、通判等文官。因“议役法忤蔡京旨,换庄宅使、知德顺军”。其文武全才,见地博识,用兵老成慎重,对镇边、攻辽、抗金等军事行动观点独到,是北宋末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宋徽宗多次将其招入朝廷,扣问边关事件,并赐赉袭衣、金带。寺人童贯手握重兵,炙手可热,见之者皆行大礼,独种师道以常礼待之,童贯深觉得憾。

在后代受文学小说、电视电影等影响,使得杨家将、岳家将名扬天下,妇孺皆知。以是一提起宋之名将,人们常常就想到杨延昭、杨宗保和岳飞等人。殊不知在大宋朝,真正的将门世家,倒是在当时就名满天下折家将和种家将。按史乘记录,折家将前后持续了八代,近二百年,如算上五代之前,则汗青更加悠长,可谓中国第一将门世家。而种家将则持续了五代,终北宋之一朝。

第一代种家将起自种世衡,他是宋初大儒种放的侄子,受种放荫补为官。种世衡足智多谋,镇边期间常出奇计,屡破西夏兵。曾以智信收伏西北诸部落,对西夏作战经常得这些部落互助。为了培养善射之士对于马队,种世衡号令在府衙四周设立箭靶,军卒百姓如有不对,射中箭靶就赦免其罪。有奏请事件的,也要看射箭成绩而决计。这个招数获得了奇效,本地军民大家都是射箭妙手,在与西夏的作战行动中起到了很大的感化。而种世衡巧施诽谤之计,令西夏国主李元昊与名将野利遇乞、野利旺荣兄弟君臣反目,智除野利家属。为北宋撤除大患,其出色程度,涓滴不亚于三国中的蒋干入彀。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