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2页/共2页]
其实在此之前,岑文本便已经看到了李恪,只是碍于李恪的身份,没有上前拜见。
岑文本本为萧铣臣下,武德四年萧铣一众兵败降唐,岑文本也在此中。
而李恪这个庶子,也比他好不了太多。
岑文本初被李孝恭用为荆州别驾,既非从龙功臣,又非勋贵亲信,却能以降臣身份官拜宰相,终究得以陪葬昭陵,足以证明他的手腕与才气了。
李恪天然不知岑文本已经晓得了本身的身份,因而回道:“我乃汉中郡王李恪,本日即位大典,我恰是奉父命前来。”
李恪听到这三个字,心头微微一颤。
岑文本听了袁天罡的批命,不免对李恪先入为主,故而有了各种猜想。
李恪虽是郡王,又是宗室,但在岑文本面前倒是没有涓滴的架子,岑文本对李恪不由大为好感。
李恪年仅八岁,不过一个庶出的皇子,为何竟会对大唐处所上的事件如此上心?若非决计上心,怎会晓得本身这个知名小卒?
李恪、李承乾、李泰三人虽年幼,但其父即位,又有恩情泽下,他们自当参朝,也与百官同至重明门外等待。
李恪就如许和岑文本一左一右地站在一棵不起眼的柳树下闲谈,这里的衮衮诸公都不会晓得,将来的三十年内,这对不起眼的一长一少将一步步地登上大唐的权力颠峰,为大唐奠下三百年乱世基业。
跟着鼓声响起,很多权朱紫家的大门纷繁敞开,满朝官员策马出门,迎着天涯的一丝亮光,往东宫的方向赶去。
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几近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臣天然乐意订交,提及话来也热络地很。但李恪虽与李承乾同年,倒是庶子,又无长孙无忌那般位高权重的外戚互助,在一旁便显得无人问津,孤零零地立于一旁。
李恪将岑文本扶起道:“那日我本就是微服出行,岂能怪的着先生,先生快快请起。”
李恪天然不知岑文本的设法,但他却很清楚岑文本的才气,他此时想得只是如何能够博得岑文本的好感,觉得将来收为己用。
文倾江海,忠贯雪霜,如此高的评价便是唐书对于岑文本的定论。
“下官前日不知,公子竟是汉中郡王,下官如有失礼之处,还望郡王勿怪。”岑文本面露惊奇之色,忙俯身拜道。
李恪对于这个贞观朝这个传奇宰相实在是再熟谙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