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第1页/共2页]
一字一挥链,一字一扬鞭。
六凡山下有一座承莲镇,镇中有一个王员外,心诚且慷慨,六凡山上的工匠,都是他找去的。为的就是给六凡山上从山脚到山顶的六处石壁上,都刻上六道循环佛画,以壮申明。现在大雪纷飞,上山进香的人很少,他就看准机会,在这个时候完工,开春之时,六凡山上,自有一番新气象。
大药叉说,你的儿子便能够,妙色王因而献上其子。大药叉将其子四分五裂后吃入腹中,又对妙色王说,我还没吃饱,再将你老婆吃了应当就够了,妙色王又奉上老婆。吃完老婆后,大药叉还是不满足,他对妙色王说,如果将你吃了,我便必然饱了。
一个衰老的声音从佛像后传来:“妙色王愿献妻奉子,为药叉所食,何故?”
摘星客”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人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平常百姓现在都已归家,关起门来,把柴火烧得旺旺的,煮一锅热汤灌下,或是在暖炕大将被褥一卷,都是极好的。但是有一群人,此时现在只能在深山中找个山洞勉强凑活一宿,非常惨痛。六凡山上的工匠,恰是这么一群人。
他的快意算盘打得缓慢,可就苦了这帮干活的工匠。气候本就卑劣,他们又是在深山当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白日里还算能够忍耐,一旦入夜,山风吼怒而过,周遭几十里,没有一点活物的踪迹,只要庞大的怪石与他们作伴,阴沉诡异。偌大的山洞中,一小撮篝火在中心燃烧。洞中石壁上的佛画尚未完成,神魔恶鬼,有的只要半张脸,在腾跃的火焰下,显得分外可怖。
“呜——”
“不错。”佛先人道。
“好个离于爱者。”佛先人声望甚重,“你此番下山又是如何做的?”铁链的声音再度响起,他的声音如洪钟大吕般,让整座大殿随之震惊。
“弟子知错。”垫上人腰线笔挺,就算沉铁砸在身上,就算刀锋插入血肉,他还是岿然不动,如杨如松。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人缘,经百千劫,常在存亡。”
六凡山本来没驰名字,后因六凡寺得名。六凡寺始建于前朝,镇寺之宝乃是一座十人高的释迦牟尼佛石像。此像宝相寂静,姿容宏伟,乃是世之少有,又加上很多人曾目睹金顶出世,覆盖佛身,更引来很多善男信女朝拜。朝代更迭,这座前朝寺庙却保存了下来,非论前朝遗老,还是本朝的达官朱紫,都为六凡寺的香火持续,做出了不小的进献。
大药叉所说的二十字,正从垫上人丁中缓缓而出:“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血流如注。
大药叉虽承诺为他*,但却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填饱肚子。凡人所食没法满足大药叉,他要饮人血啖人肉,还必必要新奇的,方可解饱。妙色王有些难堪,他不晓得从那边寻得新奇的人血人肉。
血腥味稠浊在佛香中,垂垂满盈开来。铁链的暗影从佛身上划过,佛像似悲还悯,垂目不言。
风声如泣如诉,在黑夜里愈发瘆人。洞中的一名工匠终究忍不住抖了抖,问躺在火边工头模样的人道:“孙老迈,方才内里,仿佛有动静……”
他话音刚落,只听哗啦一声,地上的铁索如鞭子普通,矫捷地跃向空中,伴跟着破空声沉沉落下,啪的一声脆响,与皮肉重重相击,紧紧箍在垫上人的背上。
灯影轻摇,佛香浮动。
殿门外,北风吼怒而过,殿门内,木鱼声阵阵,除此以外,再无别的声音。
妙色王此次没有直接承诺,而是委宛道,本身不敢怜惜肉身性命,只是若此时身故,又如何闻法。如果能先闻妙法,而后百死不惧。大药叉便说了二十字与他,妙色王遂证法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