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团年[第1页/共4页]
以李家的身份职位,全江南也就只要杨家值得让伉俪两人双双出动来拜年了。
也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脸孔刚正,和十二郎这个弟弟,倒有七八分的类似。
倒是个大皮薄,一看就晓得不是孩子们的手笔。
虽说眉眼不若六娘子精美,但也有北地女儿的开朗大气。
现在意义到了,李太太天然也要归去欢迎上门来拜年的客人。
六娘子双目炯炯,眼里写满了猎奇。
男人们天然在外院,李太太就直进内院给大太太拜年。
二老爷看着丫环们把孩子们包出来那歪七扭八的饺子端走,倒是有感而发。
大太太也以赏识的目光望向六娘子。
江苏布政使李文清天然就是头一份儿。
一大早就拉了李太太并大郎、三郎、十二郎三个嫡子,上门给大老爷拜年。
世人赶紧起家放鞭炮,又换新衣,以敏哥为首,后代们一一贯长辈存候,也得了红赏封儿的压岁钱。就连屋里屋外当值奉侍的丫环婆子,一并都有赏钱。
对付了李太太几句,才各自分宾主坐下茶叙。
大太太满面堆笑,起家和李太太对行鞠躬礼。
大老爷却也没有活力,反而叫了三娘子出来,和她提及了闲话。
还要接神踩祟、饮屠苏酒、挂桃符、迎灶神、财神、福禄寿三星……
又率众去厨房偷了炸物,甚么炸丸子、炸小鱼儿……
“谢过父执母嘉奖。”她笑盈盈地领了压岁钱,就又去和五娘子咬耳朵。
他们自出世起,就是锦衣玉食,又那里想获得杨家另有如许落魄的过往。
“是。”几个小娘子清脆的答复,反而惊扰了里间的大老爷,让他微微的鼾声,为之一顿。
八娘子懵懵懂懂的,只是跟着姐姐们看着七娘子,也不晓得启事。
李太太却没有嘉奖五娘子。
大太太就得空叮咛几个小辈,“收支的时候,行动轻一些。你们父亲一整年劳累,也就是这几天能歇一歇。”
见到六娘子、七娘子,更是仿佛见了活宝贝,爱不释手,夸了这个,又夸阿谁。
到了快交子时的时候,百口人又团座着包饺子、元宵。
热热烈闹的,就过了子时。
杨家是西北人在江南仕进,北方人交子时要吃饺子,南边人却要吃元宵。杨家干脆各包一份,都吃几个,也算是入乡顺俗,又不忘本。
本年就不一样了。
自从大老爷得封左柱国,如许的明信片,逢年过节都要收好几摞。
李家的大郎、三郎也互换了几个眼色。
行动又有大老爷的高雅。
而是拉着七娘子的手,看了又看。
就是现在老了,都是个仪容修整的老名流,少年时的风骚,又更不必多提了。
世人就都不由看向了大太太,怀想当年她插手杨家时,见到夫婿幼年风骚,又会是如何的一种表情。
世人就都掸掉护膝上的面粉,换了擀好的元宵皮来,往里头填猪油芝麻馅。
就连见惯场面的李太太都忍不住有一丝冷傲。
大年月朔,按例是族里的亲眷相互拜年,大年初二,是姑奶奶回娘家拜年。
几个后代看着眼下衣冠楚楚的二老爷,又笑得不会动了。
大太太、二太太和三娘子、四娘子就要高雅多了。
杨家已颠末端好几个冷冷僻清的年,屋里屋外,统共就是大老爷和九哥两个男丁。
大太太不免有些讶异:两家固然也有来往,但逢年过节,一贯是只要诸总兵单人上门问好的。
五娘子才吃了两个,就偷偷摸摸地去夹好饺子,叫九哥瞥见了,又是一场嬉笑。
就连六娘子,平时穿针引线,最巧的一双手,都包不出一个好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