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面面[第4页/共4页]
七娘子明白她的顾虑,她浅笑着摆了摆手。
而既然米价没有变,别的物价当然也不会有太大的浮动,两个账房这么多年账做下来,对扬州物价窜改是了如指掌,略微一从米价动手,立即就得出结论:都城的米价也没有变,那变的,就是主母的手了。
在大秦,大米就是后代的石油,米价涨跌,乃至能够说是天下政治的晴雨表,真正的乱世丰年,米价天然就贱,到了乱世,令媛买不到一石米的日子也是有的。这几年说是乱世,实在就是许凤佳在西北兵戈的那几年,米价就贵得古怪,北方多得是老百姓辛苦一年,末端落不下一点余粮的,还是平国公父子开疆辟土以后,米价才垂垂回落,这些年来,都稳定在五钱银子一石。
六千两这个数字,她说来平安悄悄,七娘子听得也不动声色,其实在外头就算是中等人家,也要对这个数字抽一口寒气。一年六千两,五年就是三万两,当家十年就是六万两――普通的官宦人家,通身有个六万两的产业,也已经算是很敷裕了。
“不过。”七娘子又仿佛是自言自语,又仿佛是说给老妈妈听。“有些事,也要等世子返来,再一起筹议。”
老妈妈没有跟着许夫人去小汤山,当然就是为了需求的时候,为七娘子打动手,她很快就到了明德堂。
公然,她如许一说,屋内的氛围就松快多了。纪账房沉吟了半晌,拱着身子取过了七娘子手边的帐本,翻了几页,和庄账房略一筹议,便对七娘子解释。
七娘子听她口气,已经晓得这是扬州瘦马中的中等货品,因为面貌不大好,是以从小学了记帐本领,长大掉队贩子家中奉侍,签的是死契,又是女子不能随便出门,利用起来要比外头的账房先生更便利很多,那些个盐商巨富身边,有的乃至有十多二十个如许的女先生。这两小我能被遴选出来献给阁老,想必也是女账房中的佼佼者了。
俄然间,统统线索仿佛都有了联络,又有了证据……
七娘子漫不经心肠笑了笑,又叮咛立夏,“去把老妈妈请来发言!”
不消她解释,七娘子已经自言自语,“而米价,就是统统物价的晴雨表。”
更别说现在七娘子有了五少夫人的把柄,对景的时候一撒出来,五房必然阵脚大乱……这内里能够做的文章,就多了。
她微微地笑了,“不过,能抓住这一条线,这个家也就好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