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深谋远虑 送女入宫[第1页/共3页]
这话听得霍氏心中大喜,正要张口时,傅正礼又俄然道:“说到景月的事,我想景秀和邓睿的婚事还是作罢吧!”
“不可!”傅正礼一口回绝,“景月是老二的女儿,她的婚事你如何能全权做主,这件事要筹议老二佳耦才行。”
他嗤笑不已,又想到她在闺中的名声,女中诸葛倒也贴切。
“是你一心想把女儿嫁给他,我能把话如何说?”傅正礼扬起脸道,“再说你劳累家事本就繁忙,我也不想你为这些朝堂局势烦心。”
霍氏听言,刹时变了神采。
霍氏听了,脸上有些笑意:“伉俪本是同林鸟,你我伉俪二十载,谈这些做甚么,大难临头,我们其利断金,定能处理此次危难。”
邵谦看霍氏进屋,敛了肝火站起家,朝着霍氏哈腰拜了一礼道:“傅太太,又叨扰了。”
霍氏安静隧道:“那日他来内院存候,我在左稍间欢迎他,他虽没有明说,但我已经猜到了他的意义,厥后写信到京中与我父亲筹议,才明白了委曲。只是这些事老爷为何要瞒着我,不早些奉告我……”
霍氏道:“我想老二他们也不会回绝,老爷想想,老二是个有才调的,只是宦途一向不顺,如果景月能进宫,届时也可帮衬老二宦海顺畅。她心机小巧,主张最多不过,在宫里头必定能平安然安。并且景月是个气性高的,平常人家看不中,能到宫里为妃也是她的造化。再说有我父亲在京中帮衬,只要她聪明点,进宫得宠约莫不成题目。”
此言一出,傅正礼一拍桌子站起:“的确是胡说八道!”
“府里这么多女儿,不必然非如果沫儿啊!”霍氏听他觉得本身要送景沫进宫,心中微有忧色,老爷公然最心疼的还是景沫。
仿佛这一刻,傅正礼心中压抑的抱负寻得知音抒发,只是他曾发誓再不入内阁,大丈夫重誓取信,不然何敢在庙堂上振振有词。
看着邵谦走远,霍氏忐忑的心略微放松,看傅正礼沉着脸面无神采,她安抚道:“老爷,邵谦有备而来,迟延也非良策啊!我父亲送手札过来,叫我们万不要松口。”
霍氏想了想,瞅着傅正礼神采道:“能进宫的满是嫡女,景沫性子温馨,不爱争与,进宫不懂争宠的话活不下去。景汐年纪又太小。独一的嫡女那就只要景月……”
当下决然回绝道:“不怕邵大人笑话,这些年久居滁州,只想安静守住滁州百姓,早已没了昔日大志壮志。”
霍氏请了邵谦坐下,本身则坐在傅正礼中间位置上,陈丰家的上了茶,霍氏叹口气道:“我也晓得你是受命前来,可我家老爷久不入都城,对京中时势一时也辨不清楚。自来滁州,与京中贵胄一概再无来往,以他一己之力,也是孤掌难鸣,怕是孤负了圣上的希冀。更何况,像我们这类远在滁州的书香之家,倒是甘愿孤芳自赏狷介些,也不肯意长袖善舞去争名夺利。在滁州这安乐窝待得久了,空会纸上谈兵,也想不出实策。”
傅正礼想到这些事,对邵谦更多了分佩服。
话虽是阿谀,但傅正礼却也看出邵谦是个可贵的人才,固然邵谦是个武夫,但他年纪悄悄就见地过人,不像右都督石亨等武将空有蛮力,邵谦可谓是智勇双全。
能够说,当年瓦剌入犯都城咽喉居庸关,邵谦在这场战役中功不成没,先是立排万难诛杀妖言惑众的寺人王振。又当京中粮食与兵士没法调派时,他想出良策,让受召军队进京援助时,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如此一来,通州的粮食将由十余万兵士运送入京。临危稳定又临机制胜,比他纸上文章更有实效,且顺利处理京中兵士调配及粮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