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十万个为什么》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4章 不朽的书(1)[第4页/共5页]

亚述人不但在泥板上写字,还在它上面盖印。他们用宝石做成圆筒形的图章,再在上面刻出一些图形来。当要签订甚么条约的时候,就拿这个图章在泥板上滚一下,如许一来就留下了非常较着的印痕。

泥书在被阳光晒干以后,又被拿到窑里去焙烧,以后就变得几近和石头一样坚毅耐用了。如许的书既不会被火烧掉,也不会因受潮而发霉烂掉,更不怕老鼠的撕咬。固然它们偶然也是会被打碎的,可一块块的碎片仍然能够汇集拼拢起来。

以后,为了使泥砖耐久耐用,它会被送到烧制陶器者那边去焙烧。就目前来讲,陶工与图书印刷业是毫无干系的,但是当代亚述的陶工不但烧制陶器,还烧制书呢。

在阿谁期间人们的眼中,统统东西都能够当作写字的本子。石块也好,羊的肩胛骨也好,棕榈叶子也好,陶器的碎片也好,兽皮也好,树皮也好,全都一一用上了。他们用一根尖骨或者一块尖角的石头,便能够在这些东西上画出简朴的图形了。

对埃及人来讲,这类植物是他们真正的朋友。他们不但用纸草来造纸,并且还吃纸草、喝纸草,把它做裁缝服和鞋子,乃至还用它来造船。煮熟的纸草、甜美的纸草汁液、纸草做的布匹、纸草皮做成的凉鞋以及纸草秆编成的划子,统统的这统统都是埃及人从这类丑恶的、像牛尾巴一样的植物中获得的。

实际上,在好久之前,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道域的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早就利用过如许的质料了。

当然了,黏土板并不能像我们明天所浏览的书那样被装订起来。以是,每一块黏土板都会被编排上号码,并且还要标记好书名。

假定把它在地上放开,几近就得占满整条街道。并且,趴在地上看书也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多么舒畅的事情。

或许你另有奇思妙想:请两个朋友来帮手,一人拿着书的一头,把它展开来浏览。

有一个叫做雷雅特的英国人,他在亚述的古都尼尼微城的废墟里发明了亚述王亚述巴尼拔的整座图书馆。这座图书馆非常独特,因为内里找不到一页纸,统统的书都是由黏土做成的。

在法国的布卢瓦城中,有一座教堂的大门是由青铜制成的。这扇大门看起来就像是一本书。它上面刻着爱丁纳伯爵和布卢瓦市民所签订的条约。市民们承诺为伯爵的城堡制作一堵城墙,并以此来调换征收酒税的权力。那种酒早已被喝得一干二净了,而喝酒的人也早已长眠于地下,城堡四周的城墙已经坍塌得所剩无几,只要那则条约仍然在装潢着青铜大门。

但是,埃及人想出了更加聪明的体例。那就是把长长的带子卷成筒状,为了不使其折断,便把它卷在一根小棒上。小棒的顶部雕镂着近似于象棋里国王那样的人像。是以,在浏览书卷的时候,人们老是拿着小棒的一端。

但是,有没有充足多的栅栏能够贴得下全数的册页呢?要晓得,没有人专门设立过如许的“读书栅栏”啊!就算有,此后一旦下起雨来,书会变成如何的一番气象呢?并且,你又该对它采纳如何的庇护办法,使其免受坏气候的侵害,使它不被好人在某一天给撕成一片片的呢?

写字的体例是如此之多!我们常日里风俗利用的铅笔和纸,发明出来也还不算太久:约莫在五百年之前,小门生们的书包里既没有铅笔,也没有练习本,更没有钢笔。门生们就拿着一块涂过蜡的板子放在膝上,再用一根尖头小棒在板上写字。要晓得,如许的写字体例是很不便利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