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赈灾[第2页/共2页]
王公子尽管放心,我也是筹算用这些粮食在鲁地的州县赈灾,不会运回长安去的。说到路途悠远运输不便,我倒是想起来了,传闻王家在底下的郡县也都有自家运营的粮铺,不如如许,等我到了处所直接从王家的粮铺调拨,岂不省了运送的费事?
在墨姝前去临海县的同时,朝廷调派到这边的捕蝗使陈海和琅琊王氏的现任当家属长嫡宗子王直已经获得了动静,也都到了这里等待。
随后几人酬酢了一番,墨姝与王直说话,随行的另一名晋国公府的管事伍忠,就与捕蝗使陈海到一边说话了。
而陈海也在旁拥戴,连声夸王家仁义,定将此事上达天听,因而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拿着信沉默了半晌,墨姝终究明白现在的刘楷已经彻头彻尾变成一个昏君了。(未完待续。)
若在平常,朝廷赈灾的官员贪墨赈灾的粮款,或者将陈年长虫的粮食将上头拨下来的粮食换掉,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还没等众大臣有甚么反应,晋国公府这边已有应对。克日刘楷看的奏报,多数是将本身从蝗灾中摘出来然后歌功颂德,说这蝗灾每隔数年就会产生,并非是因为天子的原因,反倒因为天子圣明,打动了彼苍,才会有上天借天子亲封的县主之手,将天上的凤凰神鸟化为家禽,捕食飞蝗,大大减轻了蝗灾的丧失。
墨姝不消想都晓得,伍管事必定给陈海许了甚么好处。
现在看到墨姝如此公开的做法,哀鸿一时都大为打动。
王直听着墨姝说不美意义,看上去却没有半点不美意义的模样,嘴角不由得抽了几下:
至于王家,因为之前他们授意底下的官员回绝了墨姝建养殖场的事,导致蝗灾远比其他有养殖场的处所严峻,百姓和处所官员多有牢骚,就更不成能因墨姝拿王家送的谢礼赈灾的事,而承王家的情了。
但是,王家还不能上折子去弹劾墨姝邀买民气,因为墨姝赈灾口口声声说的是王家仁义,拿出了粮食赈灾,若叫真起来,怕晋国公府还会说,邀买民气的是王家。
是以,哀鸿也都是承墨姝承墨家伍家的情。
实在现在的百姓真的是很轻易满足乃至打动的,一时候,灾区很多百姓都在送自家汇集的蝗虫过来以后,表示不收粮食。
还是王公子想得殷勤,我就先替鲁地的哀鸿谢过王公子了。”
墨姝听着也少不得谦善了几句。
这些臣子因为之前就已经上表说了曲辕犁是吉祥,现在这歌功颂德的话天然也说得非常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