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乱的永昌号(第三更)[第2页/共3页]
把总浑身一颤,赶紧抱拳喊道:
“卑职尊令!”
周遇吉所部宁武军在山西御闯的兵饷就是这么来的,世态炎凉,直是让人不敢信赖。
崇祯天子穿戴有补丁的内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除此以外,每日餐食不过是三菜一汤,而母范天下的周皇后竟然亲身下厨为天子做御膳,宫中乃至没几件拿得脱手的饰品。
身为天子的崇祯比起平头老百姓而言,底子算不上是过着多好的日子。
贫民越来越穷,但如果说皇家敷裕,也不尽然,不算那些在外的藩王贵戚们,这身在紫禁城皇宫的朱家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穷的皇家。
“天哪,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一些手中提着米袋的老百姓,看着方才新换出来的米价牌,都是愤恚不已:“明天还是五两三银子一石的价码,如何才畴昔一天,又加了三分银子了!”
“是啊,如何能涨的比小孩子翻脸还快,这不是坑人吗!”说话的仿佛是个读书人,文绉绉的。
承天门翻开,无数京营兵士手持刀枪整齐的列队而出,由各个军官带领分往各地平乱,京营兵和浅显卫戍兵马的辨别很大。
为首那人身姿矗立,披挂着鱼鳞细甲,头顶金色玄武盔,恰是奉旨平乱的英国公张世泽,他将滴血的刀收回鞘内,走进门环顾一眼,怒声道:
“这个杂碎,老子要亲手剁了他喂狗!”
放在平时,这文昌街固然代价黑心一点,但一贯都是买卖昌隆,现在各地大灾大乱不竭,就连都城天子脚下也不平稳。
“其他人,随本督持续平乱!”
这些东西烧毁已久,如果在常日来看,天子一张圣旨就像要重新开放明显是异想天开,但此次的圣旨并没有详细说体例。
“郑三俊呢,叫他出来!”
站在门外的,是一群顶盔贯甲的兵士。
短短的一条街道,来回走上一遍就连一炷香的工夫都不到,可现在却集合了近二十家大米店,这些同气连枝的大铺子把持了都城粮米买卖,代价天然也是看他们的表情。
在这此中,仅后代鞑清八大皇商之一的翟堂一家,现银就有六百余万两,将田亩、书画等一些别的东西折合,总计还不晓得要有多少。
真正聪明的商户,会说本技艺中无米,一向将米面囤积起来,张望一段时候,乘机再放出去一小部分,紧跟着再持续囤积,如许能获得最大利润。
就算是现在这类环境,官府衙门都保不住了,但文昌街仍然没如何乱,各色人等堆积于此,永昌号却忙而稳定,比拟城内别的处所,乃至算得上是井然有序。
在文昌街,永昌号就是此中最大的一家号铺,传闻掌柜背后的店主也是有深厚的背景,吵嘴两道,五城兵马司的差役另有城内青皮、地痞在常日都不敢来挑衅惹事。
“卑职等谨尊督令!”
军兵不是差役,他们的任务就是杀敌,更何况京营中大部分都是本地招募的,自家乱成这副模样,没有人会不担忧。
“老子在船埠上扛一天的包也不过是挣上三分银子,他倒好,這代价往上一窜,老子就一天白干了!他娘的,不买了!”
“懂了!”
朝廷不敷裕,就连大部分处所的税都收不上来,客岁一整年的税赋只要三百多万两,就连辽饷一项的开支都不敷。
提起粮米,新建伯王先通起首就想到文昌街。
说来好笑,崇祯天子顺手抄了几个臣子和商户的家,所得已经进千万两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