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资料1)[第3页/共10页]
明太祖朱元璋
黄巢叛逆失利,藩镇首级纷繁盘据。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国为梁,史称后梁。而后,北方前后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史家总称“五代”。南边则在附近的时候呈现了九个并列的盘据政权,即前蜀、吴、吴越、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和南唐,这九个盘据政权加上与后周同时定都于太原的北汉,被称为“十国”。中国重新堕入战乱阶段。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王朝,中国又一次规复了同一的局面。[31]
春秋期间的得名,是因孔子订正《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汗青。当代的学者为了便利起见,普通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期间”。[18]
以是,这个期间战役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役二百三十次。战役打起来,两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汗青的各种质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今后,这一汗青阶段称为战国期间。[20]
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级。他倡导莳植五谷,驯养牲口,促使这个部落联盟慢慢强大。他曾带领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北方的蚩尤部落。厥后,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道域耐久糊口、繁衍,构成了今后中原族的骨干成分。黄帝被尊奉为中原族的先人。这就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的由来。[11]
今后,周朝逐步陵夷,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因为四周蛮夷的不竭扰乱,王朝堕入耐久的战役当中,国力耗损很大,不得不减轻对公众的剥削,海内冲突日趋锋利。有的贵族也开端停业,而表示出对实际的愤激。[16]
曹操
后晋灭亡,但辽朝政权有力在中原安身,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篡夺中原,自主为帝,建立大汉帝国。[33]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役发作
甲午中日战役后,因为民族危急空前严峻和中百姓族本钱主义的开端生长,民族资产阶层开端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汗青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层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生长本钱主义,掀起维新变法活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固执保守权势策动政变,使维新变法归于失利。这场维新活动史称戊戌变法。[51]
隋文帝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北方各族统治者前后建立了很多国度,史称十六国。383年,同一黄河道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获得了胜利,不久,前秦崩溃,构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边,东晋以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南北朝期间,江南获得了开辟,北方呈现了各民族的大融会。北魏孝文帝的鼎新,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融会。[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