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世界级安逸》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上下五千年(汉详细)[第1页/共10页]

州作为行政区,在西汉武帝时抽芽,到东汉末年正式成型。自元封五年,始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统领多少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150]。东汉末年,处所多事。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150]。州从监察区变成行政区。至此,中国处所行政由本来的郡县两级轨制变成州郡县三级制[150]。十三个州为:司隶(治雒阳)、徐州(治剡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150]。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天下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成行政区。[134]汉朝官制实施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力。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151];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151];御史大夫掌监察,帮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151]。而在汉朝,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气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件[151]。九卿则是太常(掌祭奠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天子族谱)、大司农(掌天下经济)、少府(掌皇室财务)[151]。汉武帝期间,为了稳固皇权,皇权开端大幅收缩,尚书令的职位大幅抬升[152]。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构成中朝(又称内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构成外朝。[153]

文景之治

东汉舆图(15张)

到蒋琬、费祎、董允身后,刘禅开端自摄国政,但因宠任寺人黄皓和陈祗,令朝政开端变坏,而大将姜维在247年至262年不竭的北伐,使得蜀汉政治压力减轻,宫中政事无人措置,力量日渐耗损。内廷逐步为寺人黄皓把持,使得火线战事不为刘禅所知,终究导致邓艾偷袭成都胜利、刘禅举国而降。[123]厥后姜维“诈降”,企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打算失利被杀,汉祚告终。

西汉初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贩子职位低下[171]。文帝期间,在贵粟政策下,贩子竞买爵位,扩大贸易范畴,促进了国度经济的飞速生长,其职位才得以进步。西汉期间,天下已稀有个贸易中间,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吴、寿春、番禺、成都等。丝绸之路是当时天下最首要的商路。伴随著贸易的生长,一些经商哲学纷繁呈现。到东汉期间,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财,各地货色来往更加频繁[171]。[165]

交际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斥地了丝绸之路。并前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诽谤西域和匈奴,进而节制西域的目标,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换的桥梁。[44]

纺织业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仲春-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2]后代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以是普通将其归并到汉朝汗青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自称中汉,[21-23]又称后汉;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自称季汉,又称西蜀;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