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诗画小镇[第1页/共2页]
这少年,天然就是夜无眠了。
金乌高悬,层云尽开,冰消雪融,寒意稍退,暖风阵阵。
骑马行得二三里,早瞥见一座高大的石铸牌坊,上书四个遒劲正楷大字,“白兔潭镇”。
本日腊八,去夕的人已成目前的鬼,而本身也飘零江湖,再也尝不到故交所亲手烹制的腊八粥了。
这倒是故唐时,位封渤海县男的长沙人欧阳询的笔体,世称“欧体字”。
鼻子酸酸的。
夜无眠只是问了一句,这个老文士,便口若悬河说了这很多,直把白兔潭镇,乃至醴陵县的风土情面,都说了个遍。
他一会儿探探怀中幼儿,逗弄两番,一会儿又紧提着缰绳,束缚马儿,掌控好方向,望南赶路。
白日里活生生的人,到晚成了惨痛惨的尸,不幸一户仁慈的农家,被这群男女,弄得家破人亡!
夜无眠摇了点头,不晓得他所说的“活着贤人”是谁,也没有去接他这话,只持续往前行去。
自那夜烧了关王庙以来,夜无眠抱着幸存的幼儿,一起往武功山方向赶去,不觉已稀有日,于途只是夜住晓行,饥餐渴饮,倒也未生波折,一起无话。
不过此地既承教养,又是诗书品德之乡,用心向学的先生学究作如此口气,倒也不是希奇之事。
夜无眠常见花鸟画、仕女图、山川画,却少见这般的贩子民风画。
算算历法,明天应已是十仲春初八日,官方俗谓腊八节的,便是本日。
听闻此类画作的顶峰,当属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的名作《腐败上河图》。但他至今却无眼福得真迹一览,哪怕假货,都未曾见过。
老文士妙笔高悬,把江南小镇的风采,勾了七七八八,此中人物各从其业,忙繁忙碌,人间炊火,糊口百态,跃然纸上。
夜无眠在安化时,每年都会咀嚼敬怡夫人所制作的腊八粥,呼为一绝。
此四字工致刚正,板荡之气,劈面而来,好书者见了,常常忍不住提笔临摹。
。。。
“那便是了!我们这里的口音,深受江西人感染。”老文士拾起笔墨,道,“你今后处往东走得二三里,有条渌水河,经渡口过得河去,再行上不远,就是江西袁州府地界喽。”
听得“江西袁州府”五个字,夜无眠眼睛一亮。
老文士没有直接作答,反是笑道:“你听着老朽的口音,感受如何?”
腊八粥与佛家很有渊源,敬怡夫人因在太夫人那边耳濡目染,也崇信佛,她的腊八粥在夜无眠品来,自有一股禅意在此中。
人多处,下得马来,度量幼儿牵马而行。
只一处,人头耸动,挤着很多人,围了数圈,等闲过不去。
夜空通俗幽远,星宿隐现,黑云来往变更,状若妖魔,看着令人惊骇,一如这江湖。
这位老文士没有别的坏处,只是话多了些,出口之间,多有说教意味,令人有些难耐。
立足抚玩了一番,夜无眠抱着幼儿,朝老文士道别过。
见到一个白发苍苍的文士,正放开画布,在街边挥洒丹青笔墨,形貌贩子热烈。
牌坊下的官道,迢递展出一座江南古镇的模样来。
夜无眠赶路也有多日,此前从各处地标、地碑得知,他这一起前行,始终未出长沙府地界,遑论湖广。
趁其歇下来喝茶时,夜无眠忙上前恭敬问道:“老先生,叨教此处,可还是长沙府空中否?”
夜无眠牵马而行,小镇青石板的街道相对宽广,可容三马并行。两街旁都是当场讲价的商贩,行人来往,各取所需,也不算拥堵。
顿了顿,持续道:“往南走到县城,有从故宋时候留下来的瓷器窑厂,哦,这镇上也有一家,能烧制青花瓷,贩子上就有卖,物美价廉;另有醴陵学宫,又称渌江书院一座,也是故宋时候的,传承着朱子文脉,理学正风,我看你不大不小是个读书人,应当去那儿借宿几日,读几天书,方不虚来醴陵走上一遭……”